双体系建设概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255723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体系建设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体系建设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体系建设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双体系建设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双体系建设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体系建设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体系建设概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体系建设概念1、双体系建设指的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2、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3、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4、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的严重程度.5、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6、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 因素.7、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和“管理因素。8、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 素;9、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

2、、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0、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1、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2、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 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 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14、风险分级管控过程包括: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与分级 制定实施风控措施。15、风险点亦称风险源,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 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

3、上两者的 组合.16、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 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风险评价以及根据评价 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17、第一类危险源指的是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 人员高处作业、吊装物等),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 煤气发生炉等),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供电设备、隧道窑、 压力容器等),能量载体(如压缩气体、运转的皮带、运转的球磨机等)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如煤气、液氨、煤焦油等)等.18、第二类危险源包含人的因素(人的失误)、物的因素(物的故障)、环 境因

4、素(作业条件)、管理因素(管理缺陷).19、风险矩阵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数学表 达式为R (风险值)=L(发生伤害的可能性)x S (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20、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是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 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数学表达式为D=L x E x C其中D-代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代表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代表危险严重程度21、LEC 修正法(MES 法)R=L X E X S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 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

5、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 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 频次(E2)。对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 “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 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 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 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 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 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

6、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 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事故的可能后果(S)。22、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 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暂定为“红、 橙、黄、蓝”四级,企业原5 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蓝色风险5 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 注意.蓝色风险4 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 科室应引起关注.黄色风险3 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 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橙色风险2 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

7、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红色风险1 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 不能继续作业。23、风险分级管控典型控制措施: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 控制,工程控制.24、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 ,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 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 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 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25、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 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8、,按照事故隐患 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26、隐患治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 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 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2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 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 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28、危险源包括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29、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30、一级风险:指该风险点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即指能 造成 3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的事故;31、二级风险:指该风险点一旦发生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即指能 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2、三级风险:指该风险点一旦发生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轻伤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轻微经济损失。33、四级风险:指该风险点一旦发一事故,可能导致不损失工作日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