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4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25473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师个人工作总结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可以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已引起广阔数学老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才能,找到培养和开展学生创新才能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详细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才能的开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一、数学老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老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为目的

2、,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打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那么。(一)克制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向。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创造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符合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才能。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开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

3、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气氛、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平安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制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形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展。老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才能为目的。保存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气氛中,

4、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才能;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老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才能。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如今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别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才能。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附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

5、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三)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才能。老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展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表达,科学的创造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场。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老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可以打破常规,进展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理论、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表达。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

6、,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才能,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展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才能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达。培养学生总结才能,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才能,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敏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根底,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才能,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时机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

7、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开展创新才能的关键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迫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根底。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上下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

8、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假如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老师创造适宜的时机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才能是有必要的。比方: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成功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时机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根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

9、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络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开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奉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

10、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三、保护学生创新才能开展的监护人(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究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老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成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老师对开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开展的目光,实行多元化的开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方: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11、,再作结论。(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才能较低,常常默认老师的评价,而且常以老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老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方: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目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老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方: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保护和培养。教学理论中,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老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