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第一课第五章培训讲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25269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第一课第五章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第一课第五章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第一课第五章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第一课第五章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第一课第五章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第一课第五章培训讲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第一课第五章培训讲稿 教师第一课专题培训 (五)第五章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 一、学科专业素养的修为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思想为主线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载体,它包含良好的学科观,对学科发展脉络的清晰认识,对学科内容的准确把握,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深刻理解,以及良好的学科能力。 、学科本体性知识的研究与学习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稳定的本体性知识结构,根据加涅知识体系的理论可以把学科性知识分为现象性知识(是什么)、概念性知识(为什么)和原理性知识(怎么样)。 2、条件性知识的研究与学习 一是必须了解发展性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建

2、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产生的背景、要点及评价。 二是走进学习,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掌握有意义的学习。 3、实践性知识的研修 首先要保证教学的“对路”,这就要解决好呢“叫什么”的问题。“考什么教什么”是为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口号,应担坚决摒弃。一是认真研读并依据相应的学科课程标准来教。二是要精通代表性的中小学学科教科书。 三是研究考试,准确把握考试评价对学科素质考核的立意与构思,积极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评价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了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本质、特点、理念、策略和评价等。 4、文化知识的研习 教师既要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知识,同时还要能够把握

3、好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把本学科的内容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的背景下去处理所教内容,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扎根课堂观察研究 1、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懈追求 2、保持课堂教学的创造激情首先要有对理想课堂追求的目标。其次,要给课题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次,坚持用“两把尺子”来研究课堂。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基于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1)课堂观察的三种类型 教师的自我观察。教师对他人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朋辈式课堂观察研究。 ()课堂研究的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教授主张着眼与以下四维度。一是学生学习的观察,二是教师教学的观察,三是课堂性质的观察,四是课堂文化的观

4、察。 4、课堂上关键教育事件的观察研究 在教育教学中,相互听课、研讨、说课、学生意见调查等,往往能让我们比 2较容易寻找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若干关键事件,并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关键教育事件有时是预设的,有时是即时生成的。 三、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 1、倡导为教育而课题 *倡导教师个性化的研究*倡导用平常心来进行研究*倡导关注事件的研究*倡导“打井式”的研究。 2、好的选题决定好的结果。 *从身边的教育教学生活细节中发现问题。*从教改实践中发现问题。 从社会转型期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发现问题。*从教育教学的偶发事件中发现问题。*从各种各样的信息碰撞中发掘问题。 四、教育科研的方法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定性与定量 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可将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两种研究方法有着紧密联系,二者完全可以相互互补、相互支撑。 2、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观察法(3)调查法(4)个案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创新: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1、移植法 2、怀疑法 3、组合法 4、先破后立法 、优化整合法 、二度开发法 第 2 页 共 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