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24544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课文原文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

2、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

3、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假设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那么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4、。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5、,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3、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教学重

6、点和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2、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教学设想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意。课时安排:二教时。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介绍时代背景。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士人投奔

7、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权利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二、讲解文题,并指导学生理解原文大意。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2、教师读课文。三、集中学习14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3、落实详细文言语段翻译。第二课时一、集中学习512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

8、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3、落实详细文言语段翻译。二、难句解析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以”,“因为”的意思。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可以急人之难。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所以”表示“的原因”。“秦军”前省略“于(跟,同)”。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所以者”是“用来的”意思。全句译作: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恨”

9、字有“遗憾”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之(我)”可以解释为“不满意”。“恨之”就是“对我很不满意”。“以是”是“因此”的意思。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求”字的宾语应该是“人”如姬想找到一个能帮她报父仇的人,但一直没能找到。因此可以理解为“欲求极其父仇(之人)。”请数公子行日,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行日”,行程日期。“以”后省“公子”。全句译作:让我计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报答公子。三、分析p 课文内容: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第二部

10、分(34),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第三部分(512段),详细叙写“窃符救赵”的故事。故事发生(56段)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求赵。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故事开展(78段)信陵君四见侯生信陵君私约车骑,欲死秦军,行过夷门,见侯生。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信陵君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过谢侯生。故事(9段)破秦救赵故事结局(1011段)信陵君得胜归来,侯生北乡自刭。故事尾声(12段)信陵君留赵不归。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

11、品质起到覆盖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详细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第二部分,在构造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很鲜明。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那么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

12、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第二,可以看作是侯生为鼓励信陵君,坚决他的意志而为。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决信陵君的夺军信心。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欺君是不忠的。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四、分析p 课文写作上的特点:1、对材料的处理上,精心安排详略。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

13、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一样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那么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2、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时,除了直接写他的言行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作侧面衬托。如“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市人对侯生的傲慢态度难以忍受,就从侧面衬托出信陵君“仁

14、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五、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1、字词解析注音释义士无贤不肖(xio才能低的)侯生摄敝衣冠(b破旧的)公子往,数请之(shu屡次地)公子姊为赵惠文王(z姐姐)冠盖相属(zh连续)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劝说)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揣测,估计)约车骑百余乘(shng量词)今有难(nn危难)侯生乃屏人间语(bng使人退避。jin机密地,悄悄地)椎杀晋鄙(chu动词,用铁椎打)矫杀晋鄙(jio动词,假托命令)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jing统帅。l文中作“检阅”讲)嚄唶宿将(sjing有经历,有威势的老将。)北乡自刭(jng用刀割脖子)通假字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

15、”)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词性活用A、名词作动词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留军壁邺(营垒驻扎)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B、形容词作动词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公子怪之(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D、名词作状语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皆谦而礼交之(礼貌以礼)一词多义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成心)今公子故过之(特意)朱亥故不复谢(有意)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引:公子引车入市(带着)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为公子先引(引路)就:乃谢客就车(上,登上)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金就砺那么利(接近,靠近劝学)使归就戮于秦(承受殽之战)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旦暮且下(攻下,打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