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24530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学基础题库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2、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是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第二章 护士的素质及其行为规范一、名词解释题1、nursing:这一词来自拉丁语,其原意为抚育、保护、照顾。2、素质:原本是心理学上一个专门术语,是指人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素质广义 的解释分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先天的自然性的一面,是指人在某些方面的与生俱来 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一 系列特点而言;后天的社会性的一面是主要的,是指通过不断的培养、教育、自我 修养、自我磨练而获得的一系

2、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3、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必须谨慎不苟,为重要的道德修 养之一。4、体态语言:指人类运用自己身体的姿势、形态、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睛运动等表达 意思、交流感情,如稳重、端庄、立、坐、行等。第三章 护理理论一、名词解释题1、压力:是个体对任何需求作出菲特异性反应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持续贯穿于人的一生。2、适应:是生物促使自己能更适合生存的一个过程,是应付行为的最终目标,是所有生物 的特征。3、代偿性适应:指当外界对人体的需求增加或改变时,在人体内所作的反应。4、感觉适应:即人体对固定情况的连续刺激引起的感觉适应。5、社会适应:指

3、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以符合社会规范、社会习惯,应对家庭与各种团体 的压力。6、文化适应:指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以符合文化的观念、理想、传统和各项规定。7、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人类为了生存、生长和发展,必须满足其基本需要,当一个人的 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他即处于平稳状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 为,人的基本需要可归纳为 5 个层次,即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8、个案护理:由一名护士专门护理一个病人,实施专人负责的个体化护理。适用于危重病 人或临床教学的需要。9、环境: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外环境),也包括人体内部生理和心理 变化的环境(内环境)10、责任制护理:

4、有 指定的责任护士和相应的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其结构是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责任护士对其所负责的几名病人实行8 小时在 班,24 小时负责。11、压力反应:个体对所受压力而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12、心理防卫:指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也是自我保护行为。13、自力救助:个体使用自我救助的方法来对抗或控制压力反应,以减少急、慢性疾病的演 变。14、心理适应:指人们感到心理压力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去认识压力源,摆脱或消除压力, 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15、功能制护理:以完成各项医疗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内容,进行工作分配,这种护理 方式,护士分工明确,便于组织

5、管理,节省人力但较少考虑病人心理、社会因素,较难掌握 病人的全面情况。16、健康:不仅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7、系统化整体护理:是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的丰富和完善。它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护 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这种护理方式要求在班 护士人人负责,为病人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但制定标准护理计划有一定难度。18、现代医学模式:又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生物、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 来,强调无论是躯体、精神、心理或社会环境的改变均可导致健康状况改变的医学模式。19、理念:是一个哲学名词,是理性领域中的概念,指观念、

6、看法,它是思想、思维活动的 结果。20、护理理念:建立在爱对护理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是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信息,也是 护理专业发展的动力。它包括护理的本质、护理专业和护理人员以及护理人员在社会健康保 健系统中的角色作用等。护理程序一、名词解释题1、护理程序中:是现代护理的核心,它是以系统论、人的基本需要论、解决问题论和信息 交流论等为理论基础的。2、观察:是指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用感官或借助一些辅助器具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 等,有目的地收集病人有关资料的方法。3、视诊:是护士通过视觉观察病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如 观察病人的皮肤黏膜、精神、意识和呼吸等。4、触诊:是

7、护士通过手的感觉来判断病人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物理特征的一种检查方法,如 皮肤的温度、脏器的形状和大小、包块的位置及表面性质等。5、听诊:护士凭听觉可以辨别病人的语言、措辞、如病人语调的改变,常可反映身体某些 器官变化或情绪变化。6、嗅觉:是护士通过嗅觉辨别发自病人体表、呼吸道、胃肠道或呕吐物、排泄物等的异常 气味,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变化。7、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8、预期结果: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后,期望病人达到的健康状态,即最理想的护理效果。9、护理诊断:是针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 种临床判断。10、护理计划:是针对护理诊断(

8、或护理问题)制定的具体护理措施,是护理行动的指南。11、设定计划:指护士需采取或协助病人采取的行动,以达到特定的预期结果。12、实施:是将计划中各项措施变为实践。13、护理评价:是将病人反应与原定的目标相比较,是护理程序最后阶段,从这一项活动, 可以了解病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护理目标,病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第五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一、名词解释题1、医院:是对病人或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具有一定数量的病床,必要的设备, 以及具有救死扶伤精神、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2、三级医院:主要指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3、二级医院: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

9、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 单位的职工医院。4、一级医院: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街道医院。5、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对人民群众进行诊断、治 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医护人员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病人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6、保健门诊:是对自觉健康的人进行预防性检查、健康咨询、定期健康检查、婚前检查、 围产期保健、防癌普查、防(齿禹)检查、婴幼儿保健门诊、预防接种、家庭病床随访等。7、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是生命的第一线。8、病区:是住院病人接受治疗、护理及修养的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全面开展医疗、预防、 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9、留观室:

10、急诊科设有一定数量的观察床,又称急诊观察室。10、噪声: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病人不需要的并感到不愉快的声音都是噪声。11、医源性损伤:由于医务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造成病人心理及生理上的损害,或个别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无菌观念不强或动作粗暴,造成某些损伤。第六章 入院和出院的护理一、名词解释题1、轮椅运送法:利用轮椅运送不能自行行走病人的方法。2、平车运送法:用平车运送不能起床的病人的方法。3、卫生处置:指患者入院须进行的个人清洁卫生,包括洗头、沐浴、更衣、修剪指甲、等 其目的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卫生处置一般设立在医院住院处。4、挪动法:是扶助病人以上身、臀下、下肢的

11、顺序为平车移动的方法。用于搬移能在床上 配合动作的患者。5、4人搬运法:4位护士配合,护士甲、乙分别托住病人的头与腿,护士丙、丁分别站立于 病床及平车的两侧,并紧握病人身下的中单或大单,4人同时抬起病人轻放在平车中央。此 法用于危重或颈椎、腰椎骨折病人的搬移。6、家庭病床: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需求,派出医护人员,选择适宜 在家庭环境中医疗和康复的病种,让别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在家人陪伴照顾下接受治疗。第七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一、名词解释题1、卧位:就是病人卧床的姿势。2、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体位可随意改变。3、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

12、被动卧位,如极度衰弱 或意识丧失的病人。4、被迫卧位:病人意识存在,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的影响被迫采取的卧位,称 被迫卧位。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采取端坐位。第八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名词解释题1、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 染,可在医院内发病或离院不久即发病的。2、清洁:指清除物体上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血迹等。3、消毒:清除和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各种病源微生物。4、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 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5、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

13、灭菌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气杀灭所以微 生物及其芽胞,灭菌效果可靠。6、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机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菌体 内的核算、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7、化学消毒灭菌法:本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其蛋白质能股变性,酶失去活 力,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是细胞破裂、溶解,从而 达到消毒、灭菌。8、浸泡法:将物品浸没入消毒溶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9、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使消毒剂呈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的浓度内 达到消毒的作用。10、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墙壁等

14、,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 作用。11、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是消毒剂呈气体,在标榜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 毒灭菌作用。12、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1、交叉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 械等的间接感染。2、自身感染:指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 起的感染。3、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过程。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超高频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 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是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

15、灭菌 的作用。常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5、潜热:是指当1g100C的水蒸气变成1g100C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6、电离辐射灭菌法:应用核素6C。发射的丙种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阴极 射线)穿透物品,杀死其中微生物的灭菌法。7、生物净化法:采用生物洁净技术,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除掉空气中5um的尘埃,选 用合理的气流方式,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8、灭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防止物价物品或无菌 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9、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 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 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10、终末消毒处理:是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第九章 病人的清洁护理一、名词解释题1、褥疮: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目前 认为把褥疮改为压力性溃疡似更为妥当。2、剪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是由于摩擦力和 压力相加而成。第十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一、名词解释题1、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