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241745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第3讲KHQHZY课后强化作业、选择题1. (2010 广州市摸底考试)一列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地驶向B地,并停在B 地,列车做加速运动时, 其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ai;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的最大v-t图象应是(其中tan a =值为a2.要让列车由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最短,图中列车的ai ; tan 3 = %)()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方式是用时最短的.2.(2010 山东兖州质检)路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15s末汽车的位移为 300mB. 20s末汽车的速度为一1m/sC.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 3m/s2

2、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答案B解析此图是位移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15s末汽车的位移为30m,选项A错误;图Ax 20-30象的斜率代表小车的速度,15s25s内物体的速度为:v = NT = -10 m/s = 1m/s,选项B正确;前10s内汽车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选项C错误;由图可知,汽车有往复运动,选项D错误.3.如图所示,A B两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已知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由 图可知()用心爱心专心#A.两质点一定从同一位置出发B.两质点一定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C. t 2秒末两质点相遇D. 0t2秒时间内B质点一定领先 A质点答案B解析这是v-1图象,A作初速度为

3、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先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作匀速运动,所以 B对;虽然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但 v-t图不能描述物体的初始位置,而题目中也没有说,所以ACDt匀错.4 . (2010 福州)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 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i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 ti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ti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 0到ti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x-t图象的知识.ti时刻两车位移相同,ti时刻前乙车的位移小于 甲车,故ti时刻乙车是从

4、后面追上甲车, A项正确,B项错误;在x-t图象中,各个时刻 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故 ti时刻两车速度不相等, C项错误;0到11时间内两车位移、 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 D项错误.本题较易.5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 t atb段火箭的加速度B.在0t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 tbtc段火箭是下落的C. t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答案A解析V- 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 故0ta段比tatb段加速度小,A对; 0tc时间内,V都是正值,表示火箭沿规定的正方向(向上)运动,只是t

5、btc段速度越来越 小,tc时刻,火箭达到最高点,故 B C、D错.6. (20i0 合肥)a、b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 v t图象如图 所示.在t = 0时刻,两车间距离为d; t = 5s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 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510 1520 25 位A. t= 15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 t= 20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C.在515s时间内,先是a车在前,而后是 b车在前D.在1015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答案A解析考查运动学图象分析.两车同向运动, a做匀减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t =0时两车相距为 d, t = 5s时两

6、车第一次相遇,t=5s到t = 15s时间段内.由图象可以看 出,两者位移相等,因此 t = 15s两车第二次相遇,A项正确;t = 5s到t = 20s时间段内,b 的位移比a的大,因此b在a的前面,B项错误;在t = 5s到t = 15s时间段内,先是 a车 在前直到两者相遇, C项错误;1015s内两者的距离在减小,D项错误.本题难度中等.7 .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 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一段深度.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下边v-t图象中,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白速度一时间图线是()答案C解析小球竖直上抛后,在上升过程,速度减小,

7、到最高点时速度等于零, 下降时速度增大,进入水中后,因受到水的阻力,加速度减小,但速度仍增大,进入泥后,泥对球的C正确.阻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故向下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由以上分析知,选项8 . (2010 宁波)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s !)-10A. AB段质点处于静止状态B.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最大C.整个过程中,C点离出发点最远D. BC段质点通过的路程是 10m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利用vt图象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AB段的v t图象平行于横坐标,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v-t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物体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

8、CD DE段的斜率最大,所以整个过程中 CD DE段的加速度最大,B对;速度时 间图象和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大小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可知,物体从D点开始反向运动,故 D点离出发点最远,C错;BC段的路程为s=m= 30m,故D错误.本题难度中等.二、非选择题9.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 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 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

9、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 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如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 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 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 (b)中图线1、2、3、 4、5所示时间(s)卜落距离(m)0.00.0000.40.0360.80.4691.20.9571.61.4472.0xM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3)

10、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运动, 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s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差异:答案(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2)匀速直线1.937(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匀速(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或图线1反映纸杯 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 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10. (2010 宜昌)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 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10m/s的速度匀 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5.5s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2.5m/s2的加

11、速 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答案(1)75m(2)12s解析(1)设警车经过t1S速度达10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t1= v1= 4s a最大距离 sm= V1(t c+t 1) - 2at12= 75m(2)设警车经过12s速度达到Vm= 25m/s,t2= -1= 10s经过t s警车追上货车1 , 2 1Vl( t 0+ t ) = 2at 2 + Vm( t - t 2)解得t = 12s11. (2010 安徽)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 F的作

12、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科;(2)水平推力F的大小;(3)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答案(1)0.2(6)6N(3)46m解析(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At2、初速度为vt0、末速度为vt1、加,、,一,vt 1 vt 02 速度为 a2,贝U a2= =2m/s t 2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Fr = mgD一、,a2联立得科=0.2 g(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Att、初速度为vt。、末速度为vt1、加速度为a1,则vt1 vt02ca

13、1 = = 1m/s A 1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f=ma联立得F=mg+ ma= 6N(3)解法一: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x= X1 +X2 = vt0 A 11+ 2a1 A 112+ vt0At2 + 2a2A t22= 46mOD解法二:根据vt图象围成的面积,得 vt 0+ vt11x= (2 X A tz + 2x vt0X A t2) = 46m.12.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s司机第二次鸣笛,3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

14、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未超速解析设客车行驶速度为 vi,声速为V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距悬崖的距离为L,由题意知:2L ViX5= V2X5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距悬崖为L =LViX15.则2L ViX3= V2X3 即 2( L-ViX 15) - vi X 3= V2X3由联立解得V2vi = 24.3m/s = 87.48km/h120km/h.14故客车未超速.13 .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 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 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试根据图象求:(g取10m/s2)(1) t =1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2)估算14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答案(1)8m/s 2 160N (2)158m (3)71s解析(1)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在 t=2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岑 m/s2=8m/s2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ma得 F=mg a) =80X(10 8)N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