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229230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体真密度的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粉体真密度的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粉体真密度的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粉体真密度的测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粉体真密度的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体真密度的测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工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实 验 名 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班 级 环工0902 学 号091410224 姓 名 孙杨雨 实验日期 2012.3.30 指导老师:余阳小组成员:孙扬雨、王健、王玉佳、马莉、王玥丽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二、 实验原理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是浸液法。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

2、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计算式为: 式中: M粉尘尘样的质量,g; W比重瓶加液体的总质量,g; R比重瓶加剩余液体加粉尘的总质量,g; G排出液体的质量,g; V粉尘的真体积,cm3; L液体的密度,g/cm3; p粉尘的真密度,g/cm

3、3三、 试剂与仪器1. 真空装置:由比重瓶、真空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三通阀、缓冲瓶组成;2. 温度计:060,精度0.1;3. 电子天平:感量0.001克;4. 烧杯:1000 ml;5. 烘箱、干燥器。6. 滑石粉实验装置实物图:四、 实验步骤1、称量事先洗净、烘干的比重瓶的重量M1。2、 在比重瓶内,装入一定量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总质量重 量M2,粉尘总质量M=M2-M1。3、 将蒸馏水注入装有试样的比重瓶内,至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4、 启动真空泵,抽气1520分钟。5、 从真空干燥器内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蒸馏水并称其重量R。6、 洗净该比重瓶,

4、然后装满浸液,称其重量W。五、 数据记录与整理样品编号123M1/g34.146234.294336.5854M2/g46.287650.903749.6790粉尘质量M=(M2-M1)/g12.141416.609413.0936瓶+粉+液体的质量R /g128.0716125.4644130.7173瓶+液体的质量 W /g135.6724135.5073137.5251排开液体质量G=W+M-R /g19.742226.652319.9014 粉尘密度 =M/G /Kg/m3614.44622.42657.47所以,粉尘平均真密度:六、 思考题1.粉尘堆积密度和真密度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计

5、算粉体孔隙率?答:粉尘堆积密度:是把粉尘或者粉料自由填充于某一容器中,在刚填充完成后所测得的单位体积质量。其堆积体积包括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粉尘真密度指:不包括粉尘内部空隙和粉尘之间空隙的的体积,而是以粉尘质量比上其自身所占的真实体积求出的粉尘密度。粉体颗粒间和内部空隙的体积与堆积粉体的总体积之比称为孔隙率。可用以下公式算出:其中:P0粉体的堆积密度 g/cm3 P粉体的表观密度 g/cm32.你现在位于2137实验室(实验室内只有真空过滤设备)内,现在要测定滑石粉的真密度,你会如何测?请写出实验方案,并当场进行测定。答:取两个已烘干的250mL的容量瓶,称其重量分别为M1、M2。向

6、1号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把真空抽滤设备的橡皮管固定在容量瓶口抽去水中空气,最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取适量的滑石粉装入2号容量瓶,称其质量R。把1号容量瓶中的水注入一部分到2号容量瓶中,将真空抽滤设备的橡皮管固定在2号容量瓶口同样抽气15至20分钟,之后将1号容量瓶中的水注入2号容量瓶中至刻度线,再将1号容量瓶拿去称量得到质量W。 可得粉末真密度为实验数据记录:测定项目M1 /gM2/gR/gW/g实验数据102.7100.3130.8115.23. 影响测定真密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抽气效果,即抽气设备能否将水中和粉末中的空气最大程度抽出;2.烧杯实验前未被烘干;3.实验操作时粉末与空气接触导致部分空气又进入粉末;4.称量是否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