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羊群效应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129370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 羊群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学 羊群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学 羊群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学 羊群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学 羊群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 羊群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 羊群效应(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定律羊群效应Personal Development, Life Hacks 7 月 2nd, 2007弥缝强力打造生活中的定律。褪墨上新一系列绝对值得阅读的好文章!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 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羊群(集体)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 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 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 的青草。事实上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风行为,它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 这种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自我盲从,而盲从往

2、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法国科学家亨利法布尔曾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 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处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 叶。一连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松毛虫吃到松叶。相反,它们一直一个跟一个 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饥饿劳累而死。也许动物世界的故事看起来多少 有些讽刺,但是人类何尝又不是如此。就以前阵子的热火的股市来说,有多少人 跟风入股现在却被牢牢套住的?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产生从众心理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有多少人坚持某 一条意见,而非这个意见本身。人数多无疑表达了一种说服力,相信很少有人还 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 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 ”公司 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 IT 业的 CEO 们在比赛烧钱,烧 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2001 年,一 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 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 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游行示威、大选造势、 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 效应。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

4、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 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晕轮效应: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 面的判断。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 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爱德华认为,人对事物 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 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 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 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

5、样的实验:先让被测试者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人形色、 着装各不相同。然后让这些被测试者从特定的方面来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 测试者赋予了那些有魅力的人更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征,比方说:和蔼、沉着、 好交际等等。事实上,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我们还常常以服装来判断别 人的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断定他人的才能与品德等等。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 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我们内心深处总是认为人的品质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方说,热情的人往往 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 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 漠

6、”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其实这种 从外表知觉内心,又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正是产生晕轮效应的主 要原因。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正如歌德所说:“人 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晕轮效应的错误就在于:1. 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以点代面;2. 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 然会有另一种特征;3. 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 倾向。有的领导看到一些青年官兵的个别缺点,或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的衣着 打扮看

7、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好,就认为 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认真、有条理等。总之,这种带着有色镜去判断对方正 是陷入了晕轮效应的迷宫,所以我们应该克服和避免这种错误的心理效应:1. 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 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 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2. 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 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3. 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这是一种类

8、化作用,我们常常会 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文质彬彬”,商人 则是“唯利是图”等等。4. 不要以貌取人:我们要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应该不满足于表象,而是注重 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最后,晕轮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错觉,你在自身尽量避免时,也应该恰当 利用来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比方说,你对人诚恳多一些,即便能力差一些,别 人也会对你产生信任。在应聘时,你就更应该巧妙地运用晕轮效率,把自身的优 势充分地展现出来,给招聘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对方的赏识。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手表定

9、理:带两只手表也未必能告诉你更准确的时间只带一只手表可以很容易的知道现在的时间,那是不是带两只手表就可以精准的 确定你刚才看到的时间是正确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拥有两只或者两只以上的手 表并不能告诉你更准备的时间,它只会让你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息。当然前提是 这两只表时间并不一样。手表定理常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对一个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所适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 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 从。手表定理的意义在于你只需要一只值得信赖的手表,以它为标准行事。一味地添

10、加更多的手表,你只会无所适从,这也说明你并没有为自己建立一个基准。你要 干什么,你就跟自己设定的手表走,贪婪地添加附加的手表只会让你增加压力、 失去方向。举个例子,你想写一个博客,也确定了主题,并且希望自己的流量能够在 3个月 后达到多少,那你的手表就是为此设定好了。可是不久,你发现写这个博客主题 不够吸引人,就换了一个。又过了一旦时间,你又发现一个流量巨大的博客,你 就再次更换主题。最后,你的流量会达到你想要的水平吗?你的博客内容杂乱, 会吸引很多读者吗?手表定理告诉我们:坚定一个目标,建立一个标准,自己才能成功。减法哲学:化复杂为简单现在的时代里,我们总是奉行着加法和乘法,不断地追求更大的

11、利益和权力,不 断地索取。其实,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化粗为精。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踌躇满志的老板,在事业上发达了,建了别墅也买了车。他的公司年纯赢利 上百万,可是他对员工却非常小气,连自己也是非常节俭。为了省钱,他不坐飞 机,坐火车、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馆。一次办事回来,路上翻了车,他负 重伤进了医院,也幸运的保住了自己的两条腿。经历这次劫难后,老板前后判若 两人,人变得温和谦恭,对员工态度也有了改变,一改往日的凶横。有人便问他 其中的原因,他直言不讳的说:以前,我都是用加法来衡量人生,人活着要日积 月累地发展,要像滚雪球一般地攒钱。自出事以后,我发觉人生适宜于

12、减法,假 如我上次被压死,那一切也就都不复存在;如果上帝要去我的两条腿,人生也就 会少去很多意义。所以我明白不要把人生的目标定得太高,比起健康地活着,一 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人生的减法哲学,就是减去疲惫、减轻烦恼、减弱沉重、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 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应该宁 愿不要车子、票子、房子,也要一份平平安安;宁愿不要灯红酒绿、轻歌曼舞, 仅要一份恩恩爱爱。减少了一次奢靡淫逸,就增加了一份灵魂的纯净与人生的宁 静;减少了一次诽谤嫉妒,就增加了一份人际的空间与道德的高度;减少了一次 应酬周旋,就增加了一份家人的亲情与生活的从容;减少了一次谄媚邀宠,

13、就增 加了一份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轻松。著名的教育家海伦 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表达了自己,做为一位盲人 对人生中仅有的三天光明的万分珍惜。三天光明,收入眼帘的也只是葱郁的山林、 碧绿的草地和可亲的身影这样,对我们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过是些司 空见惯的事情。可是又有谁能在闲暇之时,能去融入这些葱绿中,对这些产生情 感和惊喜,或去静静地听听鸟鸣,放松放送自己呢?我们还不是熟视无睹,处置 漠然。若我们的人生也只是短暂的三天的光阴,那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 是得好好地珍惜呀!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自在;减出健康,减出年轻;减出快乐,减 出幸福!水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 完全取

14、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就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 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 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 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 长才可以。所以这一规 律就被总结为“水桶定律”,也常称为“短板理论”。水桶定律说明了个人或组织的能力与水平并非由最好的部分决定,反而由劣势的 部分决定。简单的说,如果你的考试成绩中数学和物理两门拿了满分,而历史和 政治很差,那么你的总成绩就会被差的科目拉下来。你可能想既然这些劣势部分决定了你的总体水平,那去掉这些劣势部分不就可以 了。你有这个想法就说明你还没有

15、意识到“最短的木板”也是水桶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你不能因为自己历史、政治很差就不去考试了吧,所以这些劣势部分并不 是想拆就能拆的。木桶定律告诉我们:若个人的某些方面是自己短板,那就要尽快把它补起来。若 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块最短的木板”,那就应该迎头赶上,不要拉集体的后腿。酒与污水定律: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 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酒与污水定律说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中国有谚语“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 粥”、“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也指的是同样的道理。一个组织其实就是一群人 的集合,这个组织的整体效率就是取决于其内部组员的行为。若其中一个组员总 是把事件弄糟,或者搬

16、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整个组织内部和谐,这样的组员 就是一个组织内的污水。他们有着惊人的破坏力,使集体分化,组员相互猜忌, 一个组织便因此而不再团结、不再高效。那些破坏集体的人就像箱子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 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 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 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 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 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 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酒与污水定律和水桶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