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06083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枚金币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枚金币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枚金币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枚金币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枚金币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枚金币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枚金币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枚金币 育才小学 齐瑞芳教学目标:1、检查生字新词读音,并随文理解重点词语。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3、体会人物内心,及前后感情的变化。4、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5、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和儿子的“受不了”。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教具: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金钱的童话一枚金币。(板书课题,生齐读)二、检查、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1、大家生字新词掌握的怎么样呢?谁愿意领大家读一读?2、学习多

2、音字“差”3、同学们默读课文吗?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这篇课文围绕“一枚金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心情1、谁来说说围绕一枚金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小结2、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板书 爸爸 辛勤)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 儿子 懒惰) 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老人“受不了”1、 一个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的老人却有一个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这位老人内心对儿子会有什么感受?从课文中找出来(课件)谁能读出这种感受2、老人真的是受不了了,他对妻子说了什么?(课件)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地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3、(指名说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儿子“受不了”1、文中除了描写了爸爸受不了,还有一处描写了谁受不了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2、你有什么问题?儿子为什么受不了?3、面对老人三次扔金币,为什么儿子前两次受得了,第三次却受不了了呢?四人小组合作,按表格内容学习。(1)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儿子又笑了起来,走开了。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到:“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分析原因:前两次扔的金币是妈妈给的,而最后一次的金币是他自己辛辛

4、苦苦的挣来的。(2)重点分析第三次扔金币,理解儿子挣钱的不易。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a、作为一个平时花钱如流水,又懒惰的儿子,还可能干了什么活?他还可能遇到那些困难?b、创设三种情境天刚蒙蒙亮时,别人还在甜美的梦乡,儿子已经上路突然,阴云密布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儿子仍在劳动夜幕降临,别人都会到家中吃着热腾腾的晚饭,儿子依旧在工作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看来儿子挣钱真的很不容易,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3)体会儿子的“受不了”,指导朗读儿子的话所以,当父亲将这枚沾满儿子辛勤汗水的金币扔进火炉里时,儿子受不了了。他对父

5、亲(引读)(大声叫道)课件出示:儿子看到父亲将自己辛苦挣得一枚金币扔进火炉里,再也受不了。他( )的叫到: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引导学生用填空的不同的语气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看着儿子如此的宝贝那枚金币,三次验证之后,老人终于相信了这枚金币是儿子自己挣来的。四、拓展延伸,深化中心1、老人让儿子挣一枚金币,其实是希望儿子儿子也确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挣回了一枚金币,我想,他挣回的不仅仅是一枚金币,也懂得了1)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2)要学会珍惜劳动成果2、儿子对金钱的观念转变了,对劳动的认识加深了

6、,老人也放心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故事(引读课题:一枚金币)窗体底端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珍惜老人 儿子“受不了”一枚金币教学反思一枚金币是一篇格鲁吉亚民间童话,它记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儿子通过该劳动终于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靠自己的劳动政权,不能不劳而获;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亲手挣来的,也是宝贵的。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了一下思路及方法:一、以读学文,读中悟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可利用这一点

7、,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分别去体验父亲、儿子心情,体会两个“受不了”。在教学中,我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读通文本,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形容父亲的词语是“辛勤”、“省吃俭用”,形容儿子的词语是“懒惰”、“花钱如流水”。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受不了”的原因。是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恰好能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父母的心情,可将其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儿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而“受不了”。二、想象补白,挖掘人物内心 我充分引导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父亲对

8、既懒惰又花钱如流水的儿子真的是“受不了”了。在指导儿子挣钱的辛苦时,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挣那一枚金币的辛苦,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受不了”的心情。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情,体会童话的内涵,使学生在受到语言熏陶的同时,建立起金钱与劳动的正确认识。我特意创设了三个情景,让孩子融入到情境中,感受文中的儿子挣钱的艰辛,并引导学生联系了生活实际,想象他还干了哪些苦差事,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样一来,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明白儿子在父亲第三次扔了他的金币,他当时的反应,理解了课文及编者的良苦用心。 三、运用对比,体会用词的精确 在教学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

9、里时,我采用了用表格出示。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把三次金币父亲扔进火炉里,金币的来源、儿子的表现都找出来。再集体交流出示出来儿子的反应(儿子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引导孩子们通过对比“跑”和“走”,“抓“和”“拿”两组词语,体会出儿子之所以会做出不同于前两次的表现,是因为第三次的金币是儿子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更加体会出作者的用词精确。但是本节课依然存在许多不足:1、在词语的理解上,引导不够,甚至忽略,如本课的两个词语“筋疲力尽”、“满头大汗”,更谈不上扩展再现。2、读的太少了,读的形式也少,如果在分角色朗读上能给孩子流更多时间,那么学生会更容易的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3、没有进一步引导孩子去想象父亲心里是怎样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