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精品教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05982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精品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精品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度秋季学期导学稿.语文.八年级上册20.落日的幻觉课型:新授课 主备: 审核: 使用者:学习目标清单1. 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字词。2.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3.了解日落时的幻觉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4.体会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法,体会说明的生动性。5.通过本文作者对身边自然现象的探究,让我们懂得任何科学理论的得出,是要仔细观察,深入探究的道理,激发我们观察身边自然现象的兴趣,努力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课前预习导学1.视觉小游戏: 下面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思考:图一中黄色线

2、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蓝色球哪一个更大? 图一 图二2. 阅读下面两个小材料,思考其中的原因。 材料一:“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猴子看到井水中有个月亮,心想月亮掉到井里这可不行,就想赶快把这月亮捞上来,可是无论如何总是捞不起井水中的月亮。后来抬头望天,发现“月亮还挂在天上”。 材料二:几个小伙伴拿着鱼叉到小溪边捕鱼,他们看到清澈的水底有一些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于是,他们抡起鱼叉,瞄准小鱼,狠狠地向小鱼叉去,提起一看,竟然落空了。像这样的办法试了很多遍,结果都是一样。3. 快速阅读文章,注意下面的字词。咏 丽 红 日西山 气息奄 落 暗 尘4.走入课本,感悟课文:欣赏落日之

3、美,落日的景色美在哪里呢?5.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把握说明对象,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提示】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事理,顾名思义,事物的原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6.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落日的五种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理,完成表格。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7.本文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来说明落日产生幻觉的原因的?8.研读第二段对落日幻觉的描写,思考下面每组语句能否换成修改后的句子。 原句: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

4、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改为:日落的景观很美:太阳显得比平时大一些,颜色偏黄或偏红,当它快落下时,形状看起来有些扁。原句: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改为:有云时,天空会出现晚霞;无云时,则可能会出现蓝灰色暗弧,外面还有一层亮弧。二、 课堂研讨展示(一) 预习反馈小组为单位,验对预习答案,答错的同学向答对的同学请教,答对的同学要认真讲解。(二) 合作研讨1. 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

5、阐明。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语言,细细品味一下,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以“落日.美,它美在.”的句式说话。【知识链接】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三)活动展示活动:给文章续篇 课文在分析了落日的现象及原理后就结束了,看起来结构似乎并不完整,如:天空有云,你会看到灿烂的晚霞;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比高挂在空中的大。这些原因并没有在文中加以说明,先请小组内查阅相关资料,再交流,然后试着给课文加上一两段结尾性文字。(要求做到与课文连贯,内容吻合,有实际感悟,语言生动。)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有知识性和生动性。三、 课

6、内训练巩固1.查阅出处,理解含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作者 含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 含义 :2.第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 , 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3.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种子, ;如果你就是你,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7、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5. 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6.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学法指导】说明文语言品读三法:分析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是文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准确地表明了程度、范围、数量等,是不能随随便便地去掉的。方法是:将删去修饰语前后的句意进行比较,看删去后的句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推敲近义词语。有些关键的词语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的,是无法用近义词来替代的。我们在推敲说明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时,可列举出几个近义词,通过对近义词的分析比较来品味用词的准确性。考察

8、语词关系。不仅要把握词语间的内在联系,也要注意对句式、关联词等进行分析,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准确地体味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7.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 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四、课后反思质疑1. 对本文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师同学提出来做进一步的探究。2.学(教)后记:五、课外拓展延伸1. 文中引用了有关日落的描写诗句,我也列举三句,你还哪些关于描写夕阳的积累呢?晋.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张 耒和周邦彦“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清.林则徐即目“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的积累: 。2.阅读海发光,了解相关知识,完成后面的任务。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么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

10、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或海水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

11、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群游动时所产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

12、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1)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 (2)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 (3)“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 (4)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20 参考答案:预习部分:1. 都一样长和一样大。4. 色彩绚丽,变化多端。5. 本文说明了落日产生幻觉的原因。6.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

13、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7.本文的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8.好处:原文用词优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合作研讨: 1.本文介绍了落日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总分关系。前三段主要写日落的壮观、绮丽的景象,并说明这些景象只是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已;后四段具体分析产生每种幻觉景象的原理。 3.如:“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无不”双重否定,强调了人们的赞叹之情。“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的说明了落日的变化。“太阳静静地躺住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