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047793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9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2-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学习指导】1. 学习目的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应掌握低浓度 气体吸收过程的计算方法。2. 本知识点的重点(1)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2) 最小液气比与适宜液气比。(3) 用传质单元数法计算填料层高度。3. 本知识点的难点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概念的理解。4.应完成的习题2-8在1013kPa、20C下用清水在填料塔 内逆流吸收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气 体。单位塔截面上混合气的摩尔流量 为0.02 kmol/ (m2s),二氧化硫的体积 分率为003。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常 数 m 为 34.9, K a为 0.056 mol/(m3.s)。 若吸收液中二氧化硫

2、的组成为饱和组 成的75%,要求回收率为98%。求吸 收剂的摩尔流速及填料层高度。2-9已知某填料吸收塔直径为1m,填料层 高度为4m。用清水逆流吸收某混合气 体中的可溶组分,该组分进口组成为8%,出口组成为1% (均为mol%)。 混合气流率为30kmol/h,操作液气比Y=2Xo试求:1. 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多少倍;2.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a;3. 填料层高度为2m处的气相组成。2-10在101.3kPa及27C下,在吸收塔内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丙酮蒸汽。混 合气流量为32kmol/h,丙酮的体积分率为0.01,吸收剂流量为120kmol/ho 若要求丙酮的回收率不低于96%,求所

3、需理论级数。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 = 2.53 X o一、物料衡算与操作线万程1. 物料衡算2. 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1. 最小液气比2. 适宜的液气比三、塔径的计算(一)传质单元数法1. 基本计算式2. 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3. 传质单元数的求法(二)等板高度法1. 基本计算式2. 理论级数的确定【例题与解题指导】本知识点将以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为对象,讨论吸收过程的计算,关于高 浓度气体吸收过程的计算可参考其它有 关书籍。在工业生产中,吸收操作多采用塔 式设备,既可采用气液两相在塔内逐级 接触的板式塔,也可采用气液两相在塔 内连续接触的填料塔。工业生产中,以

4、采用填料塔为主,故本知识点对于吸收 过程计算的讨论结合填料塔进行。一、物料衡算与操作 线方程1.物料衡算图2-15所示为一个处于稳态 操作下的逆流接 触吸收塔。下标 “1”表示塔底截 面,下标“2”表示 塔顶截面,m-n代 表塔内任一截面。團1-15迹洽处收填的畅料禽算示意團V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量,kmol(B)/s; L 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溶剂量,kmol(S)/s; 岭、Y2进塔、出塔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 kmol(A)/kmol(B);kmol(A)/kmol(S)。X、X出塔、进塔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在吸收塔的两端面间,对溶质A作物 料衡算,可得冯+冬二吒+必或卩由-

5、动=臥尽花)(2-67)通常,进塔混合气的组成与流量是由血二瑚-如)|(2-68)式中e.溶质A的吸收率或回收率。A由此,V、Y、L、底排出吸收液的组成均为已知,吸收任务规定的,而吸收剂的初始组成和 流量往往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如果吸 收任务又规定了溶质回收率e A,则气体出 塔时的组成匚为 A2.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i=i吸收塔内任一横截面上,气液组成Y 与X之间的关系称为操作关系,描述该关 系的方程即为操作线方程。在稳态操作的 情况下,操作线方程可通过对组分A进行 物料衡算获得。在m-n截面与塔底端面之 间对组分A进行衡算,可得卩F+丄産1二卩$ + LXX +(2-69)同理,1在mn截

6、面与塔顶端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得式2-69与式J2-70是等效流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由操作线T方程可知,塔 内任一横截面 上的气相组成Y与液相组成X成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 为L/V,该直线通过点B(X, Y)及点T(X2, Y2)o图片2-16中的直线BT即为逆流吸收 塔的操作线。操作线BT上任一点A的坐 标(X, Y)代表塔内相应截面上液、气组成 X、Y,端点B代表填料层底部端面,即塔 底的情况,该处具有最大的气液组成,故 称之为“浓端”;端点T代表填料层顶部端 面,即塔顶的情况,该处具有最小的气液 组成,故称之为“稀端”。图2-16中的曲线 OE为相平衡曲线Y*=f(X)当进行吸收操 作

7、时,在塔内任一截面上,溶质在气相中1=11=1的实际组成Y总是高于与其相接触的液相平衡组成Y*,所以吸收操作线BT总是位 于平衡线OE的上方。反之,若操作线位 于相平衡曲线的下方,则应进行脱吸过程。1=1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应予指出,以上的讨论都是针对逆流 操作而言的。对于气、液并流操作的情况, 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及操作线可采用同 样的办法求得。无论是逆流操作还是并流 操作的吸收塔,其操作线方程及操作线都 是由物料衡算求得的,与吸收系统的平衡 关系、操作条件以及设备的结构型式等均 无任何牵连。1=1在吸收塔的计算中,通常气体处理量 是已知的,而吸收剂的用量需要通过工艺 计算来确定。在气量一定的

8、情况下,确定 吸收剂的用量也即确定液气比缈。仿照精 馏中适宜(操作)回流比的确定方法,可 先求出吸收过程的最小液气比,然后再根 据工程经验,确定适宜(操作)液气比。1.最小液气比操作线斜率L/V称为液气比,它反映 了单位气体处理量的溶剂消耗量的大小。如图2-17(a)所示,在yi、Y及X2已知的 情况下,操作线的端点T已固定,另一端 点B则可在Y=Y1的水平线上移动。B点 的横坐标将取决于操作线的斜率LV,若 V值一定,则取决于吸收剂用量L的大小。在V值一定的情况下,吸收剂用量L 减小,操作线斜率也将变小,点B便沿水 平线Y=Y1向右移动,其结果是使出塔吸 收液的组成增大,但此时吸收推动力也相

9、 应减小。当吸收剂用量减小到恰使点B移 至水平线Y=Y1与平衡线OE的交点B* 时,X尸X*即塔底流出液组成与刚进塔 的混合气组成达到平衡。这是理论上吸收 液所能达到的最高组成,但此时吸收过程1=1i=ji=ii=ji=的推动力已变为零,因而需要无限大的相际接触面积,即吸收塔需要无限高的填料 层。这在工程上是不能实现的,只能用来 表示一种极限的情况。此种状况下吸收操 作线TB*的斜率称为最小液气比,以 (L/V).表示;相应的吸收剂用量即为最 小吸收剂用量,以L .表示。min最小液气比可用图解法求得。由图2-17(a)可得i=ii=ji=imin厅丿込牙乏(2-71)“7(2-71a)若平衡

10、关系可用YFX表示,则可直接用下式计算最小液气比,-込一血 I卩丿min亘一花(2-72)Am.ii _2-17(b )所(2-72a)如果平衡曲线呈现如图片: 示的形状,则应过点T作平衡曲线的切 线,找到水平线Y=Y1与此切线的交点 B,从而读出点B,的横坐标X1,的数 值,然后按下式计算最小液气比,即(2-73)(2-73a)屁 花卩2.适宜的液气比i=i在吸收任务一定的情况下,吸收剂用 量越小,溶剂的消耗、输送及回收等操作 费用减少,但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减小,所 需的填料层高度及塔高增大,设备费用增 加。反之,若增大吸收剂用量,吸收过程 的推动力增大,所需的填料层高度及塔高 降低,设备费减

11、少,但溶剂的消耗、输送|=|用量的1.12.0倍是比较适宜的,即丹5闫min(2-74)或 = (1.12.0)(2-74a)必须被液体润湿,才能起到传质作用。为保证填料表面能被液体充分润湿,液体量不得小于某一最低允许值。如果按式2-74算出的吸收剂用量不采满较充的液气填。及回收等操作费用增加。由以上分析可 见,吸收剂用量的大小,应从设备费用与 操作费用两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液 气比,使两种费用之和最小。根据生产实 践经验,一般情况下取吸收剂用量为最小三 塔径的计算s兀ui 口工业上的吸收塔通常为圆柱形,故吸 收塔的直径可根据圆形管道内的流量公 式计算,即兀(2-75)4 D 2 u =

12、V 或 D =式中D吸收塔的直径,m;V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m3/s;S一空塔气速,即按空塔截面计算的混合气体的线速度,m/s。应予指出,在吸收过程中,由于溶质 不断进入液相,故混合气体流量由塔底至 塔顶逐渐减小。在计算塔径时,一般应以 塔底的气量为依据。四由式2-75可知,计算塔径的关键在于 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适宜的空塔气速 u的确定方法可参考有关书籍。四、吸收塔有效高度的计算吸收塔的有效高度是指塔内进行气 液传质部分的高度,也即填料层的高度。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可分为传质单元数法 和等板高度法,现分别予以介绍。(一)传质单元数法传质单元数法是依据传质速率方程 来计算填料层高度,故

13、又称为传质速率模要塔。元解决填料行物料衡计算问题,需变,塔内各截面上的吸收速率并不相同。 因此,前面所讲的吸收速率方程式,都只 适用于塔内任一截面,而不能直接应用于如图2-18所示,在填料吸收塔内任意 位置上选取微元填料层高度dZ,在此微元 填料层内对组分A作物料衡算,可得dGA = -VdY= -LdX (2-76) 式dGA 位时间内由气相转入液相的溶质A的量,kmol/ s。A在微元填料层内,因气、液组成变化 很小,故可认为吸收速率N为定值,则AdGA 二 NAdA 二虬! QdZ)(2-77) 式中dA微元填料层内的传质面积,m2;a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单位体积填料层所提供的有效传 质面积),m2/m3;W吸收塔截面积,m2。由吸收速率方程式Na =瓷丫了-严)=乜区X) 将此式代入式277可得dGA =也辽)及 dGA 二疋工(T* -X)(aQdZ) 再将式2-76代入以上二式,可得-VdY= KY-YiadZ1) 及-丄羽二恳工区産沧忠侶)| 整理可得-dYK-F*(2-78)-羽_心也弦及X-X 丄(2-79)在稳态操作条件下,对于低组成吸收 过程,L、V、a以及W皆不随时间而变 化,且不随截面位置而改变,Ky及KX也 可视为常数。于是,对式2-78y和式乞79 在全塔范围内积分dY可得心屈找Y-Y(2-80)(2-81)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