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高效的课堂构建方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016051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高效的课堂构建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和谐高效的课堂构建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和谐高效的课堂构建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谐高效的课堂构建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高效的课堂构建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高效的课堂构建方法【摘 要】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沉闷,缺少活力的现象,而活力语文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地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高效的课堂;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智慧生成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一直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开始,我们就不自觉地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我怎么理解这篇课文,我怎么分析 Ap 这篇课文,我怎么讲解这篇课文,我怎么设计这篇课文的讲解思路,然后怎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终究是个“我”字当头,是以“教师为中心”。接下去讲课

2、,自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整个课堂中,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Ap 思路走,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语文教学就这样循环往复着,久而久之,便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原本应该最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竟成了最枯燥无味的课堂,原本应该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竟成了最干瘪苍白的学科。因此,就会出现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听得乏味,教师上得无趣。这是语文学科的悲哀,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我们的老师没有尽力,还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水平,抑或是我们的语文学科真的是这么的难教?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老师上课的立足点没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没有改变,以往的许多改

3、革,都是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作出的改变,没能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根本问题。因此,课堂看似很活跃,但没能真正充满活力,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真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呢?一、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科学、高效的人本课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目标的设计、教学的过程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提高能力,高效学习的境界,同时,也给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亦即以科学高效的人本化课堂。首先,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

4、学,营造比较宽松的语文教学氛围。抓住语文的情感力量和语言艺术的特点,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堂上,教师不是居高临下,不是知识灌输,不是自我陶醉,而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感悟语文。其次,要沟通师生情感。教师热爱、尊重、关心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充分肯定,对他们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则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三是以激励性评价为动力。教师要肯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活动,对语文教学活动所做出的贡献,肯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出的结论,赞扬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使学生生活在鼓励中,在老师

5、的赏识中发展语文素养。二、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的课堂(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机械教学提出的,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我们理解的自主探究的课堂,应该是重视学生主体、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课堂,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三、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语文课堂本应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当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答案,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天性。所以,新课程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将课堂还给学生,于

6、是,也就有了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了满堂问答的课堂。虽说有的老师也努力将课堂向外拓展、延伸,但是始终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表面上动起来了,骨子里还是封闭的思维,封闭的模式,还是学生最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答案和结论。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想没能真正放飞,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开放课堂。而通过老师们选择开放的内容,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有效的链接了生活,链接了社会,课堂真正做 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才能不断的生成智慧,也才使得课堂具有了生命的活 力。例如在进行作文课的教学时,我选用惊弓之鸟这则成语故事,让学生展开 想象,打破以往的固定思维,多方面立意,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这个成语故事

7、的解 读,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充分体现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想象丰富,拓宽了思维,很多学生的立意非常新颖,使得整堂课充满活力。四、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生成的课堂“应试教育”的课堂,注重的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最终获得的只是知识, 而不是智慧。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秉承了传统的知识为主的教育, 是“塑造知识人”而不是“智慧人”的教育。知识丰富的人不等于有智慧的人,就 好像我们说某某人学富五车,假如仅仅是拥有了丰富的知识而不能灵活运用,也就 相当于一个小词典而已,甚至还不如一个词典,因为词典还有目录、页码,需要的 时候就能找到,仅仅拥有一堆死的知识还不如一堆废铁。我们需要知识,我

8、们更需 智慧。智慧需要知识,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是知识生成 智慧要有条件。要看用什么样的方法。用机械训练、灌输的方法,知识产生不了智 慧的。语文学科更是这样,如果学生课堂上只接授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而思维并没 有活跃,心灵没有启迪,那么这些枯燥的知识对学生并没有多大的用处。而需要教 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巧妙的设计,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开掘出来,让学生通过课 堂的学习生成智慧。有人说,智慧有其鲜明的外部特征:愉快、欢悦、幸福,这是 智慧的表情。要让学生智慧起来,首先就要让他们愉快起来、自由起来,只有愉快 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可能有智慧火花的闪现。有了这个前提,在加上老师富有智 慧的设计和启发,学生的智慧之火被点燃了,课堂也就有了灵动的旋律和七彩的光 芒。总之,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一环,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 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