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讲故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012941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讲堂讲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德讲堂讲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德讲堂讲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道德讲堂讲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道德讲堂讲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讲堂讲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讲堂讲故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为这些穷孩子送去希望。2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可至少挽救75名为重患者的生命。3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矿用汽车驾驶员、团支部书记、宣传部干事、统计员、扩建办英文翻译、采场公路员等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像雷锋那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他很平凡,但

2、他的事迹却处处透着伟大;他很普通,但他的精神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郭明义,这个人以以199年6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贡献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和社会人士参与,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在部队时,他是五次获得嘉奖的学雷锋标兵。他是永葆本色的共产党员在大家眼中他是这样的:爱人孙秀英说:“他平时没有星期六、星期天,几乎是天天上班,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走,过年也

3、不歇一天。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人对工作痴迷到这种程度?”齐大山铁矿车间支部书记刘洪良说:“他其实不用每天在采场现场,完全可以坐办公室,但就是坐不住,在我的印象中,在烈日底下曝晒就曾经三次中暑,干活太玩命。”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副矿长汪忠海:“十几年来,郭明义经常向我反映各种问题和困难,但没有一件是他自己的事。工作中从没有讲过任何条件和代价。”15年每天靠步行提前2小时到达采场,记者在鞍钢采访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10余名老郭的同事,有人回答能坚持三五天,有的说是半个月,也有说一个月的,但超过半年的就没人敢搭茬儿了,“15年,提前两个小时上班累死我也没那精神头儿。”一位工人说。面对记者采访时提出的问题:

4、“15年,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你自己有什么样的秘诀和方法?郭明义说:我想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只有一个:是否热爱你从事的职业!对待你热爱的职业,去专注,去投入!记者又问:名利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郭明义说:从小我就“虚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到部队,希望得到领导的夸奖;上班了,也希望工作得到肯定。我认为人应该出名,但不是追求物资、金钱方面的虚荣,更不能利用你的名利,而是通过你的工作获得肯定,如果是这样我愿意获得各种“名利”。记者说道:工作中坚持这样做,你到底为了什么?郭明义:其实很多人经常问我,老郭,你这么做到底图什么说实话,我真的啥也不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选择。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

5、择了跟党走、多为别人奉献的人生道路。所以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换句话说,如果坚持,谁都能做到。鞍钢一个普通养路工郭明义,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只图奉献,不求索取,让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观望到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做雷锋的故事。剧中以郭明义捐款助学、帮助孤寡老人、五十六张“精神存折”、爱岗敬业的养路工、快乐的宣传干事、口齿伶俐的英文翻译、恬淡的家庭等一系列故事为主线,表现了郭明义的平凡生活、崇高境界,是当今一个真实的活在我们身边的新世纪的雷锋。虽是平凡的人和事,但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今年85岁的刘修吾老人是位快乐的志

6、愿者,先后在株洲长沙义务推广普通话,救助伤残家庭的孩子上学乐于助人的他被评为全国身边好人代表。六十告老还乡,七十搓搓麻将,八十晒晒太阳,九十躺在床上,百岁挂在墙上。”这首民谣,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存状态做出了客观的总结,然而,株洲水文局退休职工刘修吾同志,告老还乡将近30年了,却从不搓麻将,也不喜欢晒太阳,更不想躺在床上,而是凭一腔热血投身社会活动,以满腔热情援助弱势群体,用他独特的方式丰富着本该悠闲的晚年生活。1985年,刘老从水文系统正式退休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一位老同事讲述的了一个真实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方言交流障碍,表达不清,眼看着自己年幼的外孙女葬身火海。这件事对刘老的触动很大,也

7、使刘老开始萌发了义务推广普通话的想法!历经近两年的努力,刘老的普通话初学要诀编辑出来了,刚开始总被人婉拒,但老人并未气馁,一边宣传学普通话的好处,一边将自己编辑的资料免费送给对方单位或个人阅读。慢慢的,一些宾馆、商店和服务行业的领导被刘老的诚心所打动,欢迎他来为内部员工进行普通话培训,这给了刘老极大的信心。现在,年近九旬的刘老因身体原因无法再前往长沙开培训班,于是刘老把课堂搬到了自己家里,很多学员经常上门找刘老学普通话,刘老总是很热心地为他们授课。2002年3月5日,株洲团市委在中心广场举办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现场招募青年志愿者,途经此地的刘老得知这一消息后,来到了工作人员面前要求报名。看着这

8、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工作人员笑着说道:“爷爷,我们只招募青年志愿者,您还是在家好好休息吧。”刘老不高兴了,反问:“当一名志愿者,为人民服务,难道还要限制年龄吗?人和社会的关系,主要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现在,国家对老年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爱,老年人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我想,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社会关爱我,我也应该发挥余热,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刘老的一番话,深深感动了团市委的工作人员,经简短研究后,刘老被破格通过,成了一位77岁的“青年”志愿者。2003年,刘老被株洲共青团市委授予“杰出志愿者”光荣称号;2009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面对这些荣誉,刘老依然只是谦和的说:“这只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尽的义务,不算什么,我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快乐”!每天,我们依然看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忙碌的身影,仅管步履越来越蹒跚,腰身越来越弯曲,但老人的心里却越来越踏实,步伐越来越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