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989446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物理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库仑定律 【课 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 【课 时】1学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

2、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活动

3、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

4、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 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 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问题4)研究F与r、q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1)保持q不变,验证F与r2的反比关系; (2)保持r不变,验证F与q的正比关系。 、 困难一:F的测量(在这里F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F大小的间接测量吗?) 困难二:q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

5、量的方法,要研究F与q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 (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定量验证 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同学们,我们一起用了大约20分钟得到的这个结论,其实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数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了近30年的时间得到的并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名字来命名的库仑定律。 启示一:类比猜想的价值 读过牛顿著作的人都可能推想到:凡是表现这种特性的相互

6、作用都应服从平方反比定律。这似乎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正是这样的类比,让电磁学少走了许多弯路,形成了严密的定量规律。马克吐温曾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科学家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 然而,英国物理史学家丹皮尔也说“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启示二:实验的精妙 1785年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自己设计的扭称精确验证得到了库仑定律。(库仑扭称实验的介绍: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当巧妙。把微小力放大为力矩,将直接测量转换为间接测量,从而得到静电力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内

7、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数学表达式: (说明),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真空中(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也近似适用); (2)静止的;(3)点电荷。 (强调)库仑定律的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例题1:(通过定量计算,让学生明确对于微观带电粒子,因为静电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万有引力。) (过渡)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我们会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个电荷呢? (承前启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

8、有所改变。因此,多个点电荷对同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一方面巩固库仑定律,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铺垫。) (拓展说明)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虽然给出的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了带电体的电荷分布,就可以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而这正是库仑定律的普遍意义。 (略) 1、课本第8页的“科学漫步”栏目,介绍的是静电力的应用。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应用吗? 2、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

9、这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课后请同学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统一场理论。 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学内容: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3教材第八章气体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学设计特点:突出物理规律形成的感性基础和理性探索的有机结合;通过问题驱动达成教目标的有效实现;重视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与P1/V图象的含义,增强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经历探究等温变化规律的全过程,体验

10、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中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现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 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热水,气球、透明玻璃缸、抽气机,u型管,注射器,压力计。 4、设计思路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热胀冷缩的概念,但对于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清楚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应该以

11、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证精神。这节课首先通过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压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与学生一道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要点,接着师生一道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深入讨论,最后简单应用等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流程:(略) 6教学过程 6、l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变形的乒乓球在热水里恢复原状 乒乓球里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就随着增大,同时体积增大而恢复原状。由此知道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本章我们研究气体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

12、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中阶段通常就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气体的状态,叫做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三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时,我们就说气体处于某一确定的状态;当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我们就说气体发生了状态变化。这一章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出示课题: 第八章 气体 师问:同时研究三个及三个以上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呢?请举例说明。 生:控制变量法 比如要研究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温度不变,再如要研究气体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体积不变。 师:我们这节课首先研究气体

13、的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我们把温度和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变化关系叫做等温变化。出示本节课题: 第一节 气体的等温变化 6、2 新课进行 一、实验探究 1、学生体验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得出定性结论 全体同学体验: 每个同学用力在口腔中摒住一口气,然后用手去压脸颊,你会怎么样,思考为什么? 小组体验:每桌同学用一只小的注射器体验:一个同学用手指头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另一个同学缓慢压缩气体,体积减小时第一个同学的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呢?反之当我们拉动活塞增大气体体积时,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呢?要求学生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和结论(即压缩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反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14、2、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我们猜想: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学生: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例关系(从最简单的定量关系做起) 师: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是否是成反比例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这一课题。 3、实验验证: (1)实验设计: 首先,要求学生完整的复述我们的实验目的: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要求学生根据放在桌上的器材,思考试验方案,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取一定质量的气体?实验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研究对象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注射器内以获取, 实验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