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本科教学大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947204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学本科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体寄生虫学本科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体寄生虫学本科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体寄生虫学本科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体寄生虫学本科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本科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学本科教学大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编码:51210086学时/学分:18/1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基础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口腔专业人体寄生虫学(A)Human Parasitology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二、课程教学目的人体寄生虫学是门医学基础课,属于病原生物学范畴,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及医学节肢动物三部分内容。它以生物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与病理学及免疫学有密切关系。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寄生虫形态、生活史及生态,阐明寄生虫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寄生虫病发生与流行、控制与消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而为防治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理论依据。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学和实践的全过程

2、,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以适应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并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三、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课堂讨论,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包括CAI课件和开展网络教学。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考核形式:本课程为必修考查课,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成绩构成:以结课闭卷考试为主。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五年制:人体寄生虫学,诸欣平 苏川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七年制:人体寄生虫学,詹希美主编,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参考书:1.人体寄生虫学,吴观陵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现代寄生虫病学,陈兴保

3、主编,第一版,出版社,20023.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诸欣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于恩庶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五年制课时分配章节内容总学时讲授课时实验实践、案例讨论等学时备注第一章第七章总论22-第八章第九章医学原虫概论叶足虫11-第十一章孢子虫33-第十三章吸虫44-第十四章绦虫2.52.5-第十五章线虫2.52.5-第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概论0.50.5-第十八章昆虫纲2.52.5-合计18七年制课时分配章节内容总学时讲授课时实验实践、案例讨论等学时备注第一章第六章总论22-第七章第八章医学原虫概论叶足虫11-第九

4、章第十章寄生于血液和组织的原虫、疟原虫33-第十一章第十三章吸虫44-第十四章第十六章绦虫2.52.5-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线虫2.52.5-第二十一章医学节肢动物概论0.50.5-第二十三章昆虫纲2.52.5-合计18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篇 总 论目的要求1. 掌握寄生虫学基本概念如寄生、共栖、宿主、伴随免疫和机会致病寄生虫等。2. 熟悉寄生虫类型、宿主类型、相互关系及流行环节特点和防治。3. 了解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学的研究发展方向。教学内容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1定义:2范围: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3任务: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检验诊断方法;了解

5、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奠定基础,为将来防治寄生虫病提供理论依据。二、寄生虫的演化 共栖、共生、寄生三、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1寄生虫生活史: 感染阶段、感染途径、移行、定位2寄生虫的类型: 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等。3宿主的类型: 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等。4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1)体形、器官退化和消失、生殖系统高度分化、附着器官的产生。 (2)抗消化液的作用、繁殖能力加强,特殊的向性,生长时抵抗力,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能量代谢、糖酵解、合成代谢)。四、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夺取营养、机械性作用、化学性

6、刺激。2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宿主的免疫类型、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的特点:抗原复杂、抗原性弱、免疫功能低。免疫逃避和变态反应。五、寄生虫病的特点异位寄生、带虫者、机会致病、多寄生现象六、寄生虫的流行和防治1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人与动物等;传播途径:食物、水、土壤接触等;易感者:感染方式和人群免疫状态。2流行特点:地方性、流行性、季节性、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防治原则。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自然疫源地。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3.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成就及存在问题。第二篇 蠕

7、虫线 虫目的要求1. 掌握我国常见线虫成虫和虫卵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原则。2. 熟悉蛔虫、钩虫和旋毛虫的危害性及其防治。3. 了解线虫卵的孵化、蜕皮等生理变化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教学内容 概 论 线虫形态、卵的孵化、蜕皮、感染及寄生生活的生理,生活史及生活史类型,主要虫种。似蚓蛔线虫介绍似蚓蛔线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及其并发症、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介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重点介绍贫血的性质、引起贫血的诸因素等。旋毛形线虫 介绍旋毛形线虫的形态

8、、生活史、生态、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预防原则。简介有关旋毛虫的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 蠕形住肠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班氏吴策丝虫、马来布鲁丝虫自学蠕形住肠线虫、鞭虫。了解两种虫株形态、生活史,掌握致病机理、实验诊断、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了解我国两种丝虫微丝蚴形态。成虫寄生部位、分布、引起临床症状的不同,以及丝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吸 虫目的要求1. 掌握我国常见吸虫成虫与虫卵形态特征、生活史的特征、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原则。2. 熟悉日本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在我国的危害性及流行特点,尤其血吸虫与血吸虫病及在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3了解吸虫生态、在中间宿主体内的

9、发育阶段。教学内容概 论吸虫形态、生活史的一般特征,主要虫种。 华支睾吸虫简介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重点介绍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因素防治原则,强调是食源性寄生虫。卫氏并殖吸虫简介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重点介绍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因素防治原则。日本裂体吸虫介绍日本裂体吸虫成虫形态,强调雌雄异体;虫卵外形,成熟卵内含物是毛蚴,简介毛蚴,胞蚴,尾蚴的形态。重点介绍生活史,寄生部位,产卵过程(卵在宿主体内成熟过程)。卵排出宿主体外过程,卵孵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简介钉螺体内发育阶段(包括毛蚴侵入、尾蚴逸出、外界影响因素、毛蚴、尾蚴活力等);侵人人体过程,成虫寿命、产卵

10、量、营养。重点介绍致病机理与机体免疫状态。尾蚴所致皮炎、重复感染时的变态反应问题,童虫移行及成虫寄生所致的损害,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理及其致病作用,临床表现、伴随免疫等。扼要介绍诊断、流行与防治原则。简介有关日本血吸虫和血吸虫病在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 布氏姜片吸虫、斯氏狸殖吸虫自学布氏姜片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了解两种虫株形态、生活史,掌握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掌握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绦 虫目的要求1. 掌握常见绦虫成虫与虫卵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原则。2. 熟悉猪囊尾蚴和棘球蚴的致病性及其防治。3. 了解在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教学内容 概 论 绦虫形态、生活史的一般特征

11、,重要虫种。强调下述绦虫属于食源性寄生虫。链状带绦虫介绍成虫、头节、孕节形态特征,指出不完整卵的形态不能作为虫种鉴别依据;重点介绍生活史特点,强调猪带绦虫的六钩蚴能在人体发育为囊尾蚴;致病机理(包括成虫与猪囊尾蚴),重点介绍猪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危害性;诊断(带绦虫病与囊尾蚴病);流行与防治。简介猪囊尾蚴病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细粒棘球绦虫介绍成虫与棘球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包括免疫等)与主要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肥胖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自学肥胖带绦虫。了解本虫形态、生活史及致病、实验诊断和防治。掌握本虫与猪带绦虫诸方面的区别。自学曼氏迭宫绦虫,了解生活史及裂头蚴的寄生

12、特性及防治原则。第三篇 原 虫目的要求1. 掌握常见原虫致病与传播虫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活史特点、致病机理、诊断方法、流行与防治原则。2. 熟悉阿米巴病、疟疾和弓形虫病的危害性。3. 了解常见虫种和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教学内容原虫概论 原虫形态结构与功能、生理、生活史类型、致病特点和常见虫种。 叶 足 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 介绍滋养体与包囊的形态、生活史、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重点介绍致病机理(肠阿米巴病及肠外阿米巴病)。 自学结肠内阿米巴。重点掌握本虫碘染包囊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鉴别要点。鞭 毛 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扼要介绍形态、生活史、实验诊断及流行防治。重点介绍致病

13、机理及我国在防治黑热病方面的成就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 通过自学掌握两种原虫在人体内发育虫期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流行与防治及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 孢 子 虫 弓形虫重点介绍弓形虫与致病和传播有关虫期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及流行防治。强调是与艾滋病有关的机会致病性原虫。重点介绍弓形虫的感染与致病阶段及流行病学特点。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简介疟原虫的虫种、疟疾的危害。重点介绍间日疟、恶性疟红内期的形态特征,以及疟原虫生活史特点。指出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无休眠子时期。重点介绍致病机理,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发作、贫血、脾肿大等的致病

14、机理,介绍疟疾的免疫特点。恶性疟疾的特点(凶险型疟疾、脑型疟疾)以及再燃与复发的概念。介绍实验诊断、流行(两种疟疾的分布、流行因素)、防治。简介两种疟原虫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微小隐孢子虫 重点介绍微小隐孢子虫与致病和传播有关虫期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及流行防治。强调是与艾滋病有关的机会致病性原虫。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目的要求1. 掌握节肢动物对人类的主要危害,以间接危害尤其是生物性传播疾病危害性更大。判断虫媒的标准及防制措施。2. 熟悉节肢动物的特征;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以昆虫纲为重点。3. 了解我国主要虫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生态习性与防制原则。教学内容 概 论 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