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94621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1954 年,施拉姆在 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 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 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 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 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 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 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是因为传播学内容玄 奥而需要借助图像形式来传意?或者相反,因为传播学

2、内容肤 浅而需要借助图形来掩饰。还是因为传播学更接近艺术而注重 视觉效果。或者因为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别适合用图形来表述。 模式化(或图形化)的传播学更抽象还是更具象了。1、控制论学派看重人机交流的理性功能设计;2、经验功能学派的着眼点则出于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察对大众的劝说和暗示;3、结构主义符号学则探索“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二)学术背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2、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论;“把关人”;实验法。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3、。(二)学术背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2、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论; “把关人”;实验法。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二、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2、普遍性;3、表达性;4、流动性5、共享性;6、载体性片断性、时效性、可积累和可衰减性反馈:“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 传播的效果,并据

4、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施拉姆前馈:“指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 对象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施拉姆冗余信息: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达和传达功能2、理解功能3、思考功能 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成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 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 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象征性互动理论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人是根据“ 意义

5、”(对事务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 社会互 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所以,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 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 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4、人际传播的动机可概括如下:(1)认识自我;(2)建立人际关系;(3)控制周围环境;(4)进行情感沟通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组织:人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 的持续性体系

6、。(狭义)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组织内传 播和组织外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 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郭庆光一、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 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为: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二、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面功能分析1、大众传播持续不断的宣称(只肯定不批判,只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对于另一些内容不予 传播)会使人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降格以求受 众,媚俗。3、媒介以廉价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4、麻醉精神,让人沉醉在虚幻中,由此来取消或剥夺人的行动能力。(最深刻、最有意义、最富独创性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