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通用版)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94270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通用版)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通用版)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通用版)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通用版)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通用版)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通用版)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通用版)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识记基础梳理1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热量

2、的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两大环节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两大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大气逆辐射更强.阳伞效应原理: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

3、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理解要点突破1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时应注意三个方面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的多少、空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现实应用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分析农业实

4、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秸秆燃烧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内陆地区:湿润内陆盆地:4逆温成因与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现象的形成与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

5、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与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大气受热过程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对雾霾形成的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精准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浓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2浓雾天气能见度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

6、,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3雾霾天气,空气中的PM2.5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较大.作为中学生,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早晨起床去晨跑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C去医药超市买一副可隔离PM2.5的口罩D去郊区外婆家休假以远离雾霾1C2.A3.B第1题,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降低能见度,C正确.第2题,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被看见,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A正确.第3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从而减轻雾霾的影响,B正确;晨跑、买口罩、远离雾霾区去旅行可减轻对自身的危害,而不会解决雾霾问题.考向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完成45题. 导_920400284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B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C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D风寒效应与水寒效应一样,都会使人体温下降5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身体潮

8、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C初到#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D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4C5.C第4题,根据材料,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不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A错.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都是关注大气温度,但结果是相反,并不一样,B错.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C对.风寒效应人的体温不一定降低,D错.第5题,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水寒效应在起作用,A错.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

9、,是因为克服了风寒效应,B错.初到#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C对.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大气中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D错.考向3分析某地气温的日变化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67题.6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BCD7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6B7.C第6题,B对,A错:丰雪年阴天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

10、,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小,为曲线;枯雪年晴天较多,薄膜覆盖积雪少,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为曲线.C、D错:曲线表示的温度较低,为膜外温度.第7题,C对:根据图中两条曲线可以看出,积雪的多少影响了膜内温度的日变化.A错: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B错:图中曲线基本平行,说明积雪的多少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到膜外气温的日变化.D错:对比曲线和,其变化明显不同.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朗的

11、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考点二|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识记基础梳理1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探究下列问题:读上图,探究下列问题.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

12、成高压.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提示: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1巴山多夜雨的原因: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四川盆地潮湿,云层厚,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加之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2室内空调多布置在高处,而暖气则在低处的原因:热空气密度小,易向上流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间气温升高.冷空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使室内热空气会相对向上升浮,空气的自然循环会使室内温度均衡.2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受力F1和F2共同影响F1、F2和F3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

13、斜交理解要点突破1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一个过程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降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三个关系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2常见的热力环流与其应用类型示意图应用山谷风由于夜晚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山夜雨现象;夜晚,当冷空气在谷底集聚时,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象海陆风海陆风加速海陆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白天的海风使近海岸湿润,夜晚的陆风使陆地凉爽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强弱反映城乡温差大小,如夏季城郊温差大,热岛效应最显著,热力环流最强.有污染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布局在绿化带以外,避免热力环流中污染物进入市区3风力、风向的判断方法风向的判断与绘制按照以上方法可绘出风向,如下图所示:近地面风:高空风: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则小,如下图,风力:ABCD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