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知假买假的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93468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知假买假的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讨知假买假的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讨知假买假的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知假买假的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知假买假的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知假买假的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在对待知假买假行为的索赔申请时,不同法院具有不同的态度。在很多人看 来,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知假买假者并不属于消费者,因此不 能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因此,准确掌握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解决知假买假行为受保护与否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知假买假人员消费者身份展开认定,从价值取向与社会功能方面对知 假买假行为是否应受到保护进行论证,并对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 间的关系展开探讨。标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知假买假 消费者身份 社会功能自 1995 年“打假斗士” 王海通过知假买假行为获得索赔

2、以来,关于知假买假 行为应否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一直持有不同观点,同时也展开了激烈 的争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在经 济体制转型期出台,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步构建时期,这一社会背景 决定无法给“消费者”这一概念做一个确切而科学的定义。因此,为正确认识知假 买假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我们首先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 进行梳理与准确把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准确而科学的判断。一、知假买假行为概述知假买假指的是消费者在明知将购买或使用的商品是假冒产品时,仍然对这 一商品进行购买或使用。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商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质量管理相关规 定的商品。

3、知假买假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消费者与经营者都知道是假货,消费者 因其廉价而购买;第二种是消费者知道是假货但经营者不知道,消费者出于利用 索赔谋利目的进行购买;第三种是消费者知道某一商品可能是假货,但认为不是 假冒伪劣产品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执意购买。前两种属于消费者主观故意知假买 假,第三种是过失性知假买假。二、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无关”论目前很多学者认为知假买假行为是独立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外的现象,不 应受到法律保护。如饶世权和郭卫斌等认为,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消费者 具有“弱者”地位,而知假买假人员在对假冒商品购买之前,他们就已对经营者所 售商品实际情况有准确了解,甚至在某些

4、方面比经营者了解的更加深入,因此在 买卖关系中,知假买假人员并不属于弱者。同时部分学者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如果对知假买假行为加以保护,则是在变相鼓舞消费者利用法律武器对假冒伪劣 产品进行打击,实现的理念是中国古老的“替天行道”观点,并非是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功能所在。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 目的是对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遭受的损失或侵害获得补偿的权利加以保护,而并非 以谋取利润为目的。因此,在这些观点中,知假买假是独立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之外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知假买假行为不应受法律保护。三、探讨知假买假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系的基础要对知假买假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

5、护法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首先必须对知 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这一基础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 条规定,消费者是出于生活需要而进行商品购买与使用的人员。在这里,生活消 费是相对于生产性消费而言的,指的是人们为对自己生活与工作的需求加以满足 而接受的服务或购买的商品。同时,农民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虽是用于生 产目的,但由于农民是最大弱势群体,因此也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 对于像王海等“打假斗士”进行界定时,很多人认为其并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 定的消费者,因此不该受到该法律保护。然而在笔者看来,在对消费者身份进行 认定时,应遵循消费品相应标准,只要购买的商品属于消费

6、品,则购买方就应当 属于消费者。在经济市场中,消费者和经营者是对立的,即使知假买假者明知商 品属于假冒伪劣产品,但只要其购买目的不是为了将之投入市场进行再次销售, 则知假买假者就应被认定为消费者。四、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联1. 对知假买假行为加以保护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相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核心内容是对假货加以打击,以便为产品质量提供保 证。这一法律首先要对消费者权益提供保证,因此不管职业打假人员抱有什么样 的主观意图,从客观上而言,其行为可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利于市场保持良 好的竞争秩序与交易秩序。因此,打假斗士的行为是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 宗旨保持一致的。2. 在對

7、消费者知假买假行为性质进行判定时,需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展开在对知假买假行为进行处理时,应以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结合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判定,对双方利益加以平衡。面对知假买假纠纷,如果经营者 没有证据说明消费者属于知假买假行为,则应判定经营者为欺诈并判其给予消费 者双倍赔偿。如有证据表明消费者知假买假,则不存在欺诈现象。3. 保护知假买假行为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社会功能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市场上假货泛滥,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在打假中, 政府职能部门与消费者民间组织不能对假货经营者造成足够震慑,而知假买假行 为受法律保护可形成对伪劣商品的有效监督,不仅可以为消费者利益保护提供有 力保障,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政府打假力度的不足加以弥补,对政府打假成 本有效节约,从而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参考文献:李芳,项黎宁.试论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地位J.消费导刊,2011, 15(21):119.2 王晓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概念的界定J.北京联合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1):73-76.3 曾小丹.知假买假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之三层境界分析 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9 (3): 264-2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