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91188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1.2.3. 认识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启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板题示标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齐读课题。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启示。齐读教学目标。师:目标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吗?二、 第一次“先学后教”目标清楚了,请同学们接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听的同学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举手纠正。1.2. 生接读课文,师板书易错字,指

2、名后进生读。 检测:指名读易错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三、师:课文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现在我们来理解课文内容。、出示自学指导一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指谁和谁的对话?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2.季羡林老先生对读书有什么建议?、生自学。、交流1. 苗苗与季羡林老先生的对话。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道路上刚刚起 1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先生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2. 季老先生对读书的建议:多看闲书。要三贯通。多背古诗文。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这篇课文在写法上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生思考。、交流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师小结一般

3、的访谈录都要在前面标明时间、地点、采访对象。五当堂训练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多看闲书做到三贯通多背古诗文教学反思:第三篇:小苗与大树的对线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

4、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2词句解析。对句子的理解。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

5、,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

6、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对词语的理解。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

7、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三、教学建议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2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如水浒传

8、、“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济公传等要注意读准确。还要注意对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毫不做作才好。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问题后,可以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应有的启发,如,要加大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写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发展;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等。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

9、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4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用于指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本文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等。5在读书、讨论、交流后,可以品味题目的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

10、,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第四篇:小苗与大树的对线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学习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初读课文。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

11、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4检查自读情况。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

12、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五、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1与二人名字相关。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

13、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六、课外拓展: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第五篇:小苗与大树的对线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能借助词典,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14、课前准备】媒体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温习课文,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体会了小姑娘的窃读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采访著名作家 季羡林先生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先听听本课的朗读,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把生字新词及不明白的语句画出来,教师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了解。二 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崇敬溢于言表。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三 全班交流,重点研读1、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闲书到底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欢乐,帮助写作。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闲书也能发挥它的优势,帮助大家写好文章。今天老师要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