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91033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82015年)第一章 规划总纲一、规划范围、性质1、本规划名称为: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本规划范围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行政范围内的22个建制镇,4个街道,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3、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本规划属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范畴。二、规划期限、目的本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时限为2008-2015年。根据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同时更好地与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衔接与协调,对年限划分如下:一期:20082010年 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期二期:2011201

2、5年 全面启动纵深发展期本规划目的: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乡村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了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本区乡村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力求特色,在规划期内,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规范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把乡村旅游地建成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区。力争实现与湘湖风景名胜区的联动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完善乡村旅游形象。三、规划理念维护自然资源原有性维护生物资源原生性维护文化资

3、源原创性维护社会资源原真性发展DEVELOPMENT生态ECOLOGY人PEOPLE乡村VILLAGE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系统个性的旅游服务和谐的生活方式清晰的乡村意象浓厚的乡村文化复合的乡旅功能持续的环境保育 本规划秉承自然、人、乡村三要素一体的发展理念,内容如下图: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一、总体定位1.杭州高端乡村旅游休闲集聚区依托萧山秀美的山水环境和“1010”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体现国际潮流的休闲度假设施和观光娱乐设施,高水平打造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精品,高规格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节事,高档次建设一批功能完善、运营高效的乡村旅游配套设

4、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充分吸引杭州市及来杭的广大中高端乡村旅游者,将其打造成杭州南部地区中高端乡村旅游休闲集聚区。2.长三角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立足长三角,加快高品质乡村旅游区的建设,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项目、高品质配套设施、高品质个性服务,注重品味,融入文化,强调体验,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力构建萧山高品质乡村旅游品牌体系,最终形成长三角地区独一无二的休闲度假、康乐疗养、商务会议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3.全国综合型的乡村旅游示范区通过资源整合、空间重构、要素重置,在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基础上,突破单一雷同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建设一批

5、高质量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种类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新体系,最终使萧山成为全国知名的综合型的乡村旅游示范区。二、战略目标结合萧山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状况,规划期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1.总体目标以萧山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背景,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为开发重点,加强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大项目、历史民居、文化古迹、分布现状的结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紧密联系周边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尽快融入到“湘湖旅游综合体”,通过旅游资源创新整合,组织精品旅游路线,强化现代观光休闲旅游概念,发展参与体验型乡村生态旅游,打造浙江乡村旅游之最。2.阶段目标一期(2008-2010年):打好基

6、础,稳步发展提升现有乡村旅游产品的品牌,挖掘钱江文化、运河文化、围垦文化、远古文化、民俗文化的内涵,启动条件成熟的乡村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三大乡村旅游主题片区的格局,树立“古风潮韵、至尊湘野”的萧山乡村旅游总体形象定位,把萧山打造成浙江省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申报成功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27亿元,乡村旅游餐位6750个,每个乡村旅游片区有2到3家四、五星级乡村度假酒店,乡村旅游住宿总床位数达到3215张。二期(2011-2015年):加强管理,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萧山区作为长三角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7、最大程度地遏制一切不利于萧山区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使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的配置不断升级和结构不断优化,完成二期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工作;逐步形成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康体健身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体系,进一步树立乡村旅游主题片区的形象;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大杭州的休闲之都建设,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完成新一轮萧山乡村旅游品牌的创新、提升,创建世界级和全国4A级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全国综合乡村旅游示范区。到2015年争取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48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48亿元,乡村旅游餐位10800个,每个乡村旅游片区有3到4家四、五星级乡村酒店,乡村旅游住宿设施总床位数达到9600张。表2-1 分期目标体

8、系表目标体系一期(20082010年)二期(20112015年)品牌目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点8家品牌旅游节庆5个浙江旅游名镇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0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点15家品牌旅游节庆10个浙江旅游名镇6个全国生态名镇2个游客接待期末实现年接待300万人次期末实现年接待480万人次市场开发巩固杭州、上海市场,开拓长三角其他城市市场稳步发展杭州、上海市场及长三角市场开拓机会市场经济目标期末年旅游收入27亿元期末年旅游收入48亿元社会目标直接解决就业6000人直接解决就业9600人三、战略措施1.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这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始终要把目光放在“一江

9、一湖”这一大的环境中,施行“捆绑发展”“联动发展”;要求各镇街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上应从大区域来考虑,树立区域一体化思路,加强联合,共同发展,努力避免投资浪费和恶性竞争,以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2.整合资源,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的开发是对湘湖旅游综合体的有益补充,是观光休闲度假产品链的延伸,主要以乡村体验游、乡村度假游、乡村生态游、乡村观光游等为主体,由于具备后发优势,应当争取成为杭州市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和先导示范区。通过精心整合各镇街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乡村休闲文化底蕴,使本区成为长三角领先、中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3.提升形象,塑造品牌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针对萧山区的乡

10、村旅游产品特色,着重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并在强化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乡村旅游的营销力度,更新营销手段,加大形象驱动的力度,强化整个萧山区乡村旅游产品的主打品牌效应,并进行个性塑造,积极提升乡村旅游地形象,尤其要在强化乡村旅游的体验性、文化性、生态性、参与性、休闲性、度假性的前提下,深刻挖掘萧山区乡村旅游的地域文化内涵,以鲜明的形象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实施强品牌发展战略。4.永续利用,持续发展不同阶段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等均应有利于乡村原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的恢复和保护,特别注重湘湖的水体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水体污染,把生态环境置于重要地位,防止环境质量的退化。加强南部

11、山区、湘湖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监管,杜绝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设施的建设。培育良好的旅游环境意识,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和各个示范点的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始终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相互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5.内外结合,完善系统旅游系统结构是以目的地和客源地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连接而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优化旅游系统结构,强化旅游系统整体功能,是区域旅游业整体得以快速、健康、合理发展的理论支持和依据。萧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整个区域旅游系统结构的建设和完善。针对萧山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归属湘

12、湖旅游综合体的现状特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完善以湘湖为核心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凸现城镇发展的旅游功能,成为本区乡村旅游的集散中心。实现区内外交通体系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协调和统一,建设“出入通畅、集散随意”的整体旅游交通网络体系。优化旅游系统结构,提高本区旅游系统整体功能。第三章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与项目设计一、总体布局根据萧山区地形地貌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结合萧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构想,根据空间邻近性、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的空间组织原则,将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一心一带,三大片区”的空间结构形态。其中,“一心一带”体现了萧山乡村旅游的服务极核和发展轴线,“三大片区”则体

13、现了萧山乡村旅游的具体空间区划格局,也是项目落地的选择依据。两者叠加,构成了萧山乡村旅游“突出一个极核、打造一条廊带、联动三大片区”的动态发展格局。即:“一心”即萧山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带”即钱江弄潮动感乡村旅游带“三大片区”,即:古风乡村中部湖岸度假、古地民俗体验旅游区;清雅乡村东部农村新貌、文化互动休闲旅游区;山野乡村南部山地康体、生态疗养度假旅游区。二、一心:萧山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地理位置位于萧山城区(二)开发定位为游客提供综合接待服务,满足乡村旅游者旅游集散、旅游咨询等需求,体现城市反哺农村的功能。(三)建设项目萧山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为了给游客提供优美的旅游环境,加速打造

14、萧山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萧山乡村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应具有浓郁的山林乡野风格,建筑面积在50006000,集游客接待、旅游咨询、导游服务、票务代理、客房预定、电子商务、影像服务、轮椅借用、儿童车借用、船艇服务、乡村旅游特色旅游产品和图书销售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四)开发期限:一期三、一带:钱江弄潮动感乡村旅游带(一)地理位置宁围镇、新街镇、南阳镇、河庄镇、义蓬镇、新湾镇位于萧山区北部,围垦区靠近钱塘江南岸的区域,与杭州城区隔江相望,钱江二桥、六桥和九桥的建成将极大增强杭州市进入该地区的便捷性。(二)开发定位以钱塘江和花木为主打产品,以围垦文化为精神,着力打造以“潮韵钱江、娇艳花木”为主题

15、的“S型”动感钱江体验、科技农业观光乡村游,使之成为萧山乡村旅游的品牌区域。(三)依托条件已有杭州神博乐园、传化大地、浙江(中国)花木城、钱江国际观潮城、萧山明朗休闲农业开发公司、萧山瓜沥跃腾垂钓休闲生态园、萧山乐开心农庄、萧山伟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杭州萧山秋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钱塘江观潮节、沙地文化节等景区点和节庆资源(四)重点发展项目钱江渔乐城充分利用钱塘江知名度,于北岸南阳镇、河庄镇的渔塘区建设开敞式带状钱江渔乐城,渔乐城以“住江边、玩江面、吃江鲜”为主题,可开发下列“渔”乐项目:(1)休闲渔业基地观光:引领游客欣赏休闲渔船码头、休闲渔屋、休闲渔排、渔博馆、渔家乐、江上“威尼斯”、江岸渔村、休闲鱼塘、渔家特色购物街等等。(2)沿江各镇的渔文化展示:渔诗(歌、舞蹈)、渔俗、渔画、涉渔剪纸、涉渔童话传说、反映各地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变化情况。(3)休闲渔业旅游产品展示:贝雕、贝画、特色水产生物标本、特色水产食品等。(4)休闲渔业节庆展示:开渔节、捕鱼节、钓鱼节、观潮节、渔人节、鱼饰节、螃蟹节、江鲜节等等。(5)特色观赏鱼图片、标本、活体展示。(6)休闲游艇、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