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87920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 王剑冰说到宋代文学,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词的创作,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的状态。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是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将中国文学原来的“雅”,也就是阳春白雪,渐进到“俗”,即下里巴人的转变时期。这个很重要,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种文学大众化的问题。文学出现了大众化现象的好处,不光是促进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的发展,词曲的发展也是空前的。“尚气节而羞势利,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这是陈寅恪说的。两宋的三百年时间,不能算短的了,这是一个经济相对稳定、发

2、展的时期,虽然有战乱,还是归为了一个时期的安定。当然,战乱也仍然不会影响文学的发展,甚至会强化其中的某一方面。宋代文学中的精英,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精英,那些人物就像打着灯笼一样从我的眼前走过,前面的已经拐弯进入了御街的朱雀门,后面的还在从虹桥的码头上岸,远远近近的那般壮观。一个一个说吧,由于太多了,不好将他们一一细数,只是简单地点一下而已,似乎不点一下,心里就不舒坦。先说苏轼,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奇才,虽一生仕途坎坷,难掩学识与天资。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诗、文、词、书、画等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

3、辛”。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散文著述宏富,文学史上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一提到苏轼,那些经典与辉煌就会闪现在我们的眼前。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他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李廌六人并称“苏门六君子”。苏轼的词豪放、旷达,也有婉约相间,是一种纯正深婉、格调高远的多层次追求。当然,在唐宋八大家里与苏轼并排站

4、着的,还有他的父亲苏洵和兄弟苏辙。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卓越的文学家,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提起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无人不晓,一个“绿”的运用在多少课堂上啧啧称道。他的散文言简意深,笔力雄健,见识超群。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对宋初形式主义的文风是有力的冲击,对豪放派诗词有直接的影响。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的推动。而他还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也当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

5、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各体兼备,他的本论、原弊、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作品,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的醉翁亭记、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丰乐亭记诸作,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情深意挚。除散文、诗歌外,他对经学、金石学、史学的研究和成就都令人瞩目,而且书法亦著称于世。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

6、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辛弃疾、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无所不包,无所不感,凡能写入其他文学样式的,他都能入词。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主观情感的浓烈、理念的执着,构成辛词的一大特色。他的词脍炙人口,豪情激扬,格调悲壮,可以说将豪放词推到了一个顶峰。我们不用背诵他的词了,那些词实在是背不过来的,我们只是说一些词中名句,就够过瘾的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7、蛙声一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的是意味隽永,常读常新。陆游,南宋诗人。一生勤奋,现在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有九千多首。他的诗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传统,内容丰富,风格雄浑豪放。创作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诉衷情、夜游宫、鹧鸪天、卜算子等都是后世传诵的名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诗人。人们不会忘记陆游写给儿子的临终遗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北定中原,那是堵在

8、诗人心头的一块石头。然而在诗人的心中,还有一处隐忍,那就是他和唐婉的爱情悲剧,“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几十年的风雨生涯,始终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念。三十岁写出钗头凤,七十五岁又作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而且晚年就住在了沈园附近,常常在与唐婉想见的地方徘徊。陆游四十四年不忘的恩爱情意、真的是让人慨叹不已。李清照,可以说是“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独树一帜,人称“易安体”。她的词自辟蹊径,语言清丽,不追藻饰,刻画细腻,表达丰富。武陵春春晚、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夏日绝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多丽

9、咏白菊、清平乐年年雪里、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等都让人深深入心。一提李清照,随意的一些词句就到了嘴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的“宗主”地位。她词作中的笔力雄劲、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都有较大影响。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

10、协、曾敦)之一。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降及南宋,盛誉不衰。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明代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作文都推尊曾巩。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以及刘大櫆、姚鼐等,将欧阳修、曾巩的文章作为楷模,他们的说法是先从学习曾巩的文章入手,而后再学习欧阳修。这种风气从方苞到方东树的几代桐城派作家中都没有多大改变。从曾巩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可以看出,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曾巩存诗四百余首,雄浑超逸,精深工密。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说了这么些,但是同上面的几位比起来

11、,曾巩后来的影响似乎弱了些,就是比之下面要说的几位,也似乎不及,这是为什么呢?可能与后来人们的关注点有关,选用的少了,宣传的少了,也就读的少了,知道的少了。说了一大堆的,还不及人家的一句诗。另一个问题是,唐宋八大家也是带有个人色彩选出的,最开始是明初朱右编成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也取了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称呼就固定了下来。可见当时没有一个评审委员会,当然,即使是有一个评审委员会也要往后看。获了这个荣誉的未必被读者都认可,没有获得荣誉的未必被人不认

12、可。还是以作品说话。比如同这些人比起来,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我以为也是弱一些,当然他们主要成绩在散文,而就整个文学声名来看,我在这里还是没有专说。那么再来看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成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突破了小令词的写作,大量尝试并发展慢词,而且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变雅为俗,使得宋词得以广泛传唱。柳永现存二百一十三首词,用了一百三十三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可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柳永的词铺叙刻画,情景

13、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慢词篇章,都是史上的经典之作。再说黄庭坚,黄庭坚一下子就让人想到了江西人,因为他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说到江西人,在宋代,也不知道为何出来那么多的人物,上面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还有要说的姜夔、晏殊、晏几道、杨万里都是江西人,这一现象值得单个述说。黄庭坚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与秦观并称“秦黄”。黄庭坚早年受知于苏轼

14、,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我特喜欢他登快阁中的句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他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也不错:“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姜夔,南宋词人。相比其他人,他是出现的较晚的,但是他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些评论家,特别是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后人还把以姜夔为代表的一些南宋词人合称为“骚雅派”。我喜欢他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

15、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他的钓雪婷、齐天乐蟋蟀、疏影苔枝缀玉、踏莎行自沔东来、翠楼吟淳熙丙午冬、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等都属佳作。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他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其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等,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周邦彦,精通音律,能自己谱曲。他的词格律法度极为精审,为后世词人的轨范,开南宋姜夔、张炎“格律”一派,影响巨大。宋徽宗时设置大晟府,也就是中央一级音乐机构,任用一批文人来审音定乐,挂帅者就是周邦彦,他带的一干人,也就被称作了大晟词人。周邦彦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混成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