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82813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显微外科耳后横向小切口入路是治疗小脑桥脑角区肿瘤诸多入路之一。我院于1986年6月至1999年12月收治1000余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中,发 现小脑桥脑角区胆质瘤48例,采用该入路完成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对此进 行回顾性报告。1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2860岁,平均34岁。病 程3个月20年。1例在我院行囊肿大部切除3年后症状复发,再次仍采用该 入路全切除。1. 2临床表现 均以三叉神经痛症状起病,其中患侧面部麻木 28例、听力下 降12例、耳鸣6例、癫痫大发作1例。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分布区疼痛 2 例(4. 2%),第

2、二,三支者34例(70. 8%)。单独第二支者12例(25%);左侧17例,右侧31例。1. 3影像学资料 早期14例没有,系拟行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发现。后 期34例中,27例CT扫描示病变呈低密度影,无增强效应,17例四脑室受压移 位,10例无占位效应;7例计算机体层摄影(CT扫描阴性,其中1例术后复 发者,又经磁共振成像(MR)扫描亦为阴性,术中囊肿为1. 72. 0cm。2手术方法2. 1体位及麻醉 健侧卧位,上半身抬高10左右,局麻。2. 2切口及入路 耳后横向小切口,约5cm,紧贴乙状窦钻孔,骨窗约为2. 5cmx 2. 5cm “ V形切开硬脑膜悬吊,注意勿损伤乙状窦,10倍显

3、微镜视野下操作1。2. 3手术步骤 表皮样囊肿常常充满桥小脑角池,白色,有珍珠般光泽,供 血少,有时向邻近脑池内生长。其表面多有23条粗大静脉,电凝切断后,将囊肿从上方分离,切开囊壁,用吸引器囊内吸除大部分肿瘤组织,最后锐性分 离囊壁与脑干、神经和血管的纤维粘连带,一般可全切除。但在囊壁与上述重 要结构粘连紧密时,只能残留少许囊壁。术中脑棉妥善保护周围组织及反复冲 洗,减少囊肿组织碎片在蛛网膜下腔存留。无需留置引流管。3结果48例中,1例肿瘤大部切除3年后复发,再次原入路手术全切除(见表1)。肿瘤全切除42例(87. 5%),大部切除6例(12. 5%)。表148例病变部位、例数和手术结果病变

4、部位例数全切/大部局限在小脑桥脑角区3030/0小脑桥脑角区与小脑幕1010/0j小脑桥脑角区与颅中窝4 0/4小脑桥脑角区与侧该区21/1小脑桥脑角区与忱骨大孔21/1本组均解剖保留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及动脉血管。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完 全缓解,面部麻木等症状有改善,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化学性脑膜炎或脑积水 发生。4讨论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肿按症状可分为 4种类型:三叉神经痛型、小脑桥脑 角肿瘤型、颅内压增高型和其他型2。本组48例系我院收治1000余例三叉神 经痛病人中发现,早期14例及后期CT扫描阴性者7例均为拟行三叉神经根血 管减压术中明确。Banna2认为本病X线平片无特异性,有的CT扫描可

5、呈阴 性。我们认为CT扫描阴性者,除有时因瘤体较小、无占位及增强效应有关外, 颅后窝伪影较多亦是一个重要因素?对高度怀疑者,应行MRI进一步检查,以提 高术前确诊率。现回顾性总结小脑桥脑角区表皮样囊肿致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的差异,详见表2。表2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差异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继发性 三叉神经痛发病年龄较大58(3280)较小34(2860)疼痛方式持续时间短(几秒数十秒) 间歇期不痛持继时间长(几分十几分) 间歇期稳痛其它脑神经无常有面部感觉 障碍及听力下降等影像学资料阴性多阳性小脑桥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在显微外科开展以前,手术死亡率约为20%50%, 20世纪50年代后

6、约为6%4,Yasargil呵报道一组22例无一死亡,本 组无一例死亡。手术目的是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除囊肿。手 术入路选择有多种,如枕下旁正中入路、枕下正中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 经迷路小脑幕入路及幕上下联合入路等。我们采取局麻耳后横向小切口入路较 传统入路具有损伤小、入路便捷、操作简单和病人术中配合等优点。骨窗虽 小,我们认为也能达到满意的暴露。因为表皮样囊肿具有沿蛛网膜下腔钻缝、 攀爬生长的独特方式,术中切除囊肿后能形成一条人工通道 5 ,借此能达到对 于切除其他肿瘤所不能达到的部位。囊肿可起源于颅神经的腹侧和背侧,但其 生长方式决定了神经被推移到背侧或腹侧较少,而更多是

7、被囊肿所包绕。应用 显微镜可以改善照明, 10 倍视野下可清晰辨认细微结构,减少副损伤。术中囊 内吸除内容物显露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及后组颅神经时,这些神经常被小脑上 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包埋于瘤体内,形成条索状结构,如不慎被吸入 吸引器口则易造成损伤。在术野范围内,沿 3 个间隙(小脑幕游离缘三叉神 经、三叉神经面听神经、面听神经后组脑神经)从神经远端向近端方向进 一步清除神经腹侧瘤体,这是由于神经远端在骨孔处相对固定,便于术中保 护。最后锐性分离囊壁与脑干、神经和血管的纤维粘连带,尽可能地减少术后 神经血管功能缺失并发症的产生,全切囊肿一般并不困难,但在粘连紧密时, 为保全神经血管功能

8、,不得不残留少许囊壁。 Alvard 6 认为术后如有少许表皮 样囊肿细胞残留,待其生长到术前大小时,一般需要病人手术时的年龄加上 9 个月的时间。所以有些情况下,不必过分强调囊肿全切除。韩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210 医院 神经外科 ? 大连, 116021) 段云平(中国人民解放军 210 医院 神经外科 ? 大连, 116021) 陈岩(中国人民解放军 210 医院 神经外科 ? 大连, 116021) 张安福(中国人民解放军 210 医院 神经外科 ? 大连, 116021) 于志斌(中国人民解放军 210 医院 神经外科 ? 大连, 116021)参考文献1,段云平,牛峻山,梁丰,等桥

9、小脑角区显微外科探查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 987,4:208.2,吴静波,陈克福,任国印,等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3 5例报告中华神经 外科杂志,1 992,(4):277.3,Banna M. Intracranial epidermoid tu mors. Clin Radiol ? 1 9 7 7 ?28 ?216.4,Lunardi P ? Missori P ? Innocenzi G ?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surgical tre atment of cerebellopontine angle epi dermoids. Acta Neurochir ? 1 9 9 0 ?103 ?10 5.5,Yasargil MG ? Abernathey CD ? Sarioglu AC.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 cranial dermoid and epidermoid tumor s. Neurosurgery ? 1989 ?24 ?561.6,Alvord EC Jr. Growth rates of epider moid tumors. Ann Neurol ? 1977 ?2 ?367.收稿 2000-0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