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复习指导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820755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考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海高考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海高考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高考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考复习指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高考复习指导上海高考:语文引导学生重视课内学习今年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保持了以往“重视能力,稳中求变”的特点,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也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选材紧扣时代生活主题,让考生有所想有所思。现代文阅读部分,家园城市让学生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引导考生思考怎样让城市变成绿色家园、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又见鹭鸶是陈忠实的散文,语言清新,叙事自然,作者一次不经意的溜达,偶见了两只鹭鸶,引发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文言文部分,稼说送张琥是苏轼的一篇名文,文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名句耳熟能详,在许多家长望子女赶早成龙成凤的当下,苏轼送来了一剂“清醒药”:早出名未必好。长期以来,不少考生认

2、为语文试题选材都是课外材料,课堂学习与考试不“搭界”,造成语文课上不上无所谓的错觉。今年上海卷在这方面作了有意识的引导,有两道题与课内有明显联系:一题是阅读又见鹭鸶部分,问结尾部分引用诗经中蒹葭的句子有何作用;另一题是苏轼一文中要求比较种树郭橐驼传与稼说送张琥写法的相同点。诗经蒹葭和种树郭橐驼传都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内容。古诗词鉴赏选材的变化,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今年一改多年来考唐诗宋词元曲的做法,选取了唐代以前的作品,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对今后语文教学是一个提醒。鉴赏材料选自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是东汉时期无名氏的五言诗。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以此来表

3、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上海高考英语:阅读部分难度出人意料2011年高考落下帷幕,有点出人意料的是,考生普遍反映英语“太难了”。一些英语老师对考生反映的“难点”作了具体分析。生词偏多设置阅读障碍学生反映的难点之一在阅读部分。据向明中学考点一考生回忆,阅读B、C篇都很难。B篇是介绍一种鱼的习性,生词很多;C篇是一篇关于考古的新闻,第一遍都没看明白讲的是什么。不光是文章难看懂,题目也出得与往年有很大不同,C篇最后一题要求给文章选一个标题,给出的选项都是长长一串。“以往B篇答案只需对号入座,这次都是需要理解之后才能作出选择的。”这位考生感觉自己没有把握。“十选九”部分的题

4、目也让考生感觉相当“雷人”,是介绍一种最新发明的内裤,穿一星期都不会脏。据某区英语教研员介绍,往年三篇阅读的分布大致是:A篇为记叙类,B篇为应用类,C篇为科技类。一般来说,A篇学生最易把握,属于得分点;B篇难度稍大,但大部分考生仍能承受;C篇最难,一些基础较差的考生会选择放弃。但今年除A篇外,B篇C篇难度都出人意料。这位老师分析认为,过多的生僻单词会给考生造成不小的阅读障碍。另外,阅读专业文章,考生大多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容易看不懂文章,平时训练的解题技巧就很难派上用场。话题陌生影响作文发挥难点二是作文。今年的作文题要求考生给某扶贫基金写一封信,申请一个2000元的项目,要求介绍个人情况、项目

5、情况和资金的具体分配情况。一些考生看到试题都无从落笔。上海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长顾惠玲分析,英语作文通常选取的话题多与学生校园生活有关,学生才会感觉有话可说。但今年的话题显然与学生的生活有不小的距离。考生缺少亲身经历,会对写作产生不好的影响。但由于题目开放,考前无法准备,从这一方面讲是有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如果考生仍习惯性地按套路写作,要写好就不容易了。上海高考:政治思辨能力考查要求提高今年高考政治试卷十分重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看后感觉都会做,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核要求明显提高。不定项选择题28题,用图形显示医疗活动中医用听诊

6、器发明和完善的过程。若用一般的思维应该是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但本题的选项不仅有这一项,还有三项:矛盾的普遍性是区分事物的依据;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同类事物中的各种事物都表现矛盾的普遍性。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可以发现:矛盾的特殊性是区分事物的依据,而不是普遍性,可以去除一项。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表现普遍性,又可以确定其中一项正确。由此推断:矛盾普遍存在,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因此本题可选三项。此外,今年的论述题秉承去年从教材中来又重新整合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如果考生一味停留在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

7、性,而忽视其与“中国发展、进步”的关系,可能也会导致论点不完整。上海高考:历史引入多个“非连续文本”今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在传承中富于创新,既凸现了鲜明的“海派”特色,又彰显了突出的学科特性:一方面继承了近年来史料丰富、重视史实和突出思辨等特色,继续在史学方法、呈现面貌、命题目标和评价方法等创新发展;同时平稳推进命题改革,增设最佳选择题、引入非连续文本,减少大题数量、缩小时空跨度,并清晰地传达出学科特性的有关信息史事力求真、事理重归纳,鼓励具有历史感的叙事和价值取向。今年试卷题型、题量的变化比较明显。选择题增设了4道3分题,要求学生选择最佳一项,旨在区分学生的思维层次,如局部和整体、表象和本质等。另外,非选择题下降为6道题,以降低阅读量,减少书写量,使学生有更多时间阅读和审题,提高答题质量。今年试卷引入多个“非连续文本”,如第34题判决书、第37题护照、第38题论文提纲、第39题“工业年代”曲线图、数据表格、文字材料,突破课堂学习文本类型的单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能力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凸显深切的人文关怀。史事求真是历史学的目的之一,是历史学的基础。如今年试卷第25题国民党改订新约运动、第26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对历史事实比较异同、归纳共性、概括事理,是历史学更高一层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