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82048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恩斯主义的弊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按:在西方国家推行“里根新经济”“撒切尔经济改革”,中国确立市场经济后,我们不免深刻地意识到“凯恩斯改革”永远的失去了前景。凯恩斯主义经济的成败,其关键终究在于“效率”二字凯恩斯主义的成功,是因为政府干预在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时,政府可凭借自身所获得的稀缺性信息,比民间投资具有更大的效率。其失败又在于那只“看得见的手”,伸得越来越开一二 凯恩斯主义理论上的漏洞以及矛盾之处 凯恩斯在单纯由自由主义指导下的市场经济 ,创设“ 凯恩斯理论”,其前提是无弊端(即有着充分预见性)的政府,而在现实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存在的,政客有着自身的政治诉求及意图,于是乎调控往往不能符合资源配置的规律

2、 体现在乘数的计算上,乘数的数学表达式是1/(1-MPC),MPC是边际消费倾向,也就是收入增加1块钱时,有多少钱花在消费上。凯恩斯自己估计MPC是0.6到0.8。如果我们取最高值0.8,乘数就等于5。前面已经介绍过,乘数为5意味着1块钱财政开支的增加可以带来5块钱的新增GDP。这里凯恩斯又自相矛盾了,由于民间开支意愿低迷才产生经济萧条,如果民间开支意愿不足,MPC应该是个比较小的数。设想MPC等于0.2,乘数等于1.25,萧条期间的乘数效应该很小。可是凯恩斯在诊断萧条原因的时候用了一个小的MPC,在计算财政开支乘数的时候却用了一个很大的MPC,由此来论证政策的有效性。这不是前后矛盾嘛?换句话说,萧条期间乘数必然小,财政政策低效;而财政政策高效时,经济肯定繁荣,不需要财政刺激。二者必居其一。三 凯恩斯主义所产生的民主问题政府调控,干预经济,势必会导致政府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极为庞大的利益集团,同时,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GDP)、地方财政的平衡,或多或少地在制定政策时,将利益导向自身,也就难免会出现“与民争利”这种现象,就例如“我们以数字说话,自2008年起,全国共有33万亿社会资本因政府导向,盲目从制造等领域撤出进入楼市,最终多建了4000万套房子。”(郎咸平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和新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