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82034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用岁月在莲上写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用岁月在莲上写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用岁月在莲上写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用岁月在莲上写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用岁月在莲上写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用岁月在莲上写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鼓楼区一模现代文阅读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呵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拨破浮萍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

2、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

3、茶,既降火又提神。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

4、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11)我站在莲田上,看

5、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1请简要概括种莲人的“苦”表现在哪几方面?(3分) 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1)文章第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童年唱的采莲谣?(2分) (2)行文中一直是写“莲”,为何第节要写到“荷”?(2分) 3赏析文中第节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4. 阅读全文,说说

6、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深刻含义。(2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其中“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B文章第节划线句中加点的“挖”、“剥”两个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采莲人的心灵手巧和剥莲子的辛苦。C作者在走近采莲人的过程中加入适时的议论,很好地表达自己对种莲人的独特感悟。D文章写了作者由开始的“吃惊欣悦”到后来的“愧疚感悟”,表达了对种莲人的赞美之情。读完这篇文章,不难发现莲即指莲花,更指莲人。那么在这个中心思想的架构下,本文从莲入手,莲的美。自然过渡到采莲人而从采莲人的辛苦(几个方面的描述)从而得出莲与莲人的品质。一起来

7、看看题目!1请简要概括种莲人的“苦”表现在哪几方面?(3分)【分析】审题,首先看到这题的分值是3分,题目是“哪几个方面”。我们要有一个意识,通常这种情况下一分对应一点。也就是这题可能至少有3个方面。那么,莲人的苦是什么?首先再过一下全文:第五段,很明显,剥莲子的手工程序非常复杂而且活还很“精细”;再者,第七段莲花田全是淤泥,且莲花梗都是刺,采莲人受伤。这两个是最明显的,那么还要找一点是什么呢?看第四段,特意交代了采莲的时间,不是清晨就是傍晚,这个时间点意味着他们起的要早睡的要晚。也是一种苦。当然还有的一点是什么?从全文来看,文中多次提到一个个采莲人走在淤泥里一朵朵的摘,这么大面积的劳作却仅仅依

8、靠材料人的人工劳作,条件还是很辛苦的。结合这几点来说,3点意思对了即可拿分。【答案】(3分)采莲条件落后,完全靠人工;采莲的时间太早或太晚; 剥莲子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采莲时身体往往会受到伤害。(写对3点得3分)。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1)文章第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童年唱的采莲谣?(2分)(2)行文中一直是写“莲”,为何第节要写到“荷”?(2分)【分析】(1)题中仍是任选一题回答,我们两题都讲,看第节,作者为何在开头要引用一首童谣?看童谣后面紧跟着的一句“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作者说我们唱过的这

9、首童谣其实是观赏的美,哪里知种莲之人的苦呢?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 题中问为何要唱这歌,那么先看这歌的内容是什么?是采莲时的愉悦惬意的心情。而与后面的采莲人的辛苦形成强烈对比。强调种莲人的辛苦。 (2)题中,第节又为何写到荷?该段开头“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后面写的就是荷与莲的不同意义,通过几个方面的比较,得出莲的辛酸与不易。抓住文中的情感基调,对比之下肯定是要突出莲。所得的情感该段末尾也提及“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答案】(1)(2分)与下文写种莲人真正的采莲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采莲谣写的是采莲时的快乐愉

10、悦惬意的心情,而真正的种莲人采莲时是充满艰辛,毫无诗意可言,强调种莲人的辛苦。 (2)(2分)通过“荷”的宜于观赏与莲”作对比,反衬出我对莲花多年的无知,表明真正的莲花世界背后生活的悲欢,以及我内心的愧疚之情。【注意】其实,这两题的考点也是相似的,更可以说是相同的。前几天我们做的一道二选一作答的题也是如此。看题中都是讲莲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在这样主题基调特别明显的文章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依然是两个面,一是工具作用,而是情感作用。工具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手法或者表现形式,情感作用就是通过工具作用要体现说明的是什么?要紧扣主题与段落大意。当然在这中间要注意的是表达书写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3.

11、赏析文中第节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分析】妙处?其实就是赏析。之前我们提过很多次,赏析是从什么着手?一是修辞与表现形式(这里面要注意动词的用法),二是情感(也就是这句话这种妙处的表达效果)先看这句话,有何特别之处?“一个个”“一朵朵”“背起”“带上”“涉入”“摘下”“放在”。这两点是我们看完这句话要知道的所谓的“特别之处”。首先,看动词,这些动词用的特别准,涉入,摘下,放在。这一连贯的动作是非常细致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采莲人的一丝不苟与辛劳。而叠词呢?联系第一题,一个个,一朵朵,是采莲时的认真与辛

12、劳。【答案】对采莲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其中背、带、涉、摘、放等动词突出表现了采莲人的辛劳。“一个个”,“一朵朵”等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出采莲的人们采摘莲子时的一丝不苟和辛勤劳苦。4. 阅读全文,说说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深刻含义。(2分)【分析】“深刻含义”,一般而言,深刻含义一定是情感上的升华也就是文中的最最核心的思想,这个我们从上面几题不难发现采莲人的辛劳。而一般分析题目的深刻含义,而且这个题目含一个具体实物时,一定是由表及里。通俗点将,字面意思与深层意思。那么文中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有,最直接的就是最后一句话“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首先“岁月在莲

13、上写诗”,用莲不奇怪,因为全文都与莲有关,那么有两个很关键的词“岁月 ”“诗歌”。这是什么意思?岁月的含义是什么?我们自己体会下,其实岁月是一个时间过程。而诗歌在这里应该是后一种感悟,于此相关的我们文中有没有类似的提及?第七段“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这就是第一层意思。而第二层由表及里,从采莲人这个角度,最后一句“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这也是直接能在文中找到的对应题目的句子)采莲人是用他们的一生在劳作在辛勤,这是岁

14、月,那诗歌呢?虽然辛苦异常创作了美丽的莲花且在如此辛劳中享受生活(第八段小孩子的开心)【答案】一朵莲的生长过程包括下种、灌溉、长大、采收、避过风灾、等待收成,凝聚着种莲人的辛苦付出的岁月历程。采莲人正是用这些岁月和汗水抒写生活生命之诗,收获背后的艰辛,但他们的生活不乏情趣,他们创造的美景富有诗意。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其中“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B文章第节划线句中加点的“挖”、“剥”两个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采莲人的心灵手巧和剥莲子的辛苦。C作者在走近采莲人的过程中加入适时的议论,很好地表达自己对种莲人的独特感悟。D文章写了作者由开始的“吃惊欣悦”到后来的“愧疚感悟”,表达了对种莲人的赞美之情。【分析】A明显是不对的,我们说过,本文的中心就是“苦”【答案】(3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