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81935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8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项目立项申请报告(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4一、 行业供需分析4二、 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9第二章 总论14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4二、 项目建设地点14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4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5五、 建设背景、规模16六、 项目建设进度17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7八、 环境影响18九、 建设投资估算18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9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20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22一、 行业生产模式22二、 行业生产模式23第四章 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25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5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25第五章 SWOT分析27一、 优势分析(S)27二、 劣势分

2、析(W)29三、 机会分析(O)29四、 威胁分析(T)31第六章 环境保护分析39一、 环境保护综述39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39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40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40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41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42七、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43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4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4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44第八章 人力资源分析46一、 人力资源配置46二、 员工技能培训46第九章 经济效益分析49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49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49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53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56五、

3、偿债能力分析56六、 经济评价结论58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59一、 项目招标依据59二、 项目招标范围59三、 招标要求59四、 招标组织方式61五、 招标信息发布62第十一章 附表附录63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行业供需分析1、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带动食用菌行业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98元,2018年已经增加到39,251元和26,112元,分别增加了6.25倍和5.22倍。在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的背景下,居民对于食品类消费的支出

4、也稳步增长。发达国家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后,消费需求出现拐点,传统行业增速放缓,而对文教、体育、娱乐和各类高端产品的消费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在食品领域主要表现为对健康类食品需求的大幅增加。我国2018年人均GDP已达62,644元,汇率测算结果远超过人均6,000美元,已具备消费升级的经济基础。食用菌作为健康营养的食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一荤、一素、一菇”健康膳食之一。因此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未来食用菌需求将持续扩张。2、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促进行业发展(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是在按照食用菌生长环境设计的封闭式厂房中,利用

5、温控、湿控、风控、光控设备创造人工环境,利用机械设备自动化操作高效率生产,通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组织员工有序生产,在单位空间内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标准化、周年化培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法。全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主要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真姬菇等菌类。其中双孢菇是欧美国家的主要工厂化生产品种,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则是亚洲国家的主要工厂化生产品种。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荷兰、波兰、法国、西班牙是世界主要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国。上世纪90年代,食用菌工厂化技术传入中国,最先在福建、广东等地推广应用。2000年以后,蔬菜设施农业在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备受重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得以快速扩展。目前

6、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聚集地以福建、江苏、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食用菌工厂化水平也较高。当前中国东部地区处于工厂化行业主导地位,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视,工厂化布局未来有望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延伸。工厂化生产使得食用菌企业能够周年生产绿色环保的产品,为消费需求的升级和未来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工厂化生产也为规模化栽培食用菌过程中的标准化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应用平台,所产出的食用菌具备安全、优质、环保、新鲜等诸多特点,更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产品容易被广大居民认知并接受,在国内食用菌需求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其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2)工厂化生产比例上升较快目前,我国大部

7、分食用菌产品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为主,绝大多数产品为农户生产。但工厂化产量一直稳步增长,工厂化比例也增长较快。从全球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用菌大多采用工厂化种植技术,其工厂化率均达到90%以上。中国的工厂化发展历史较短,整体水平不一,地域分布不均衡,工厂化比例显著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食用菌需求量的不断扩大,食用菌工厂化比例正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模式,金针菇等品种的工厂化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2010年至2018年,食用菌工厂化产量处于波动增长的过程。2014年和2015年,在前期急速扩张后,部分小规模企业关闭,行业经历一轮洗牌,工厂化产

8、量略有下降;2018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产量为337万吨,较2017年增幅为11.96%,工厂化比例上升到8.77%。目前,我国的食用菌总产量虽有明显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工厂化食用菌比例达90%以上相比,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比重仍然偏低,目前仍以农户种植为主,制约了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整体规模。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持续扩大,预计未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资仍将继续加大,工厂化产量及其占比将进一步增加。(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集中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中以生产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双孢菇四大主产品种居多。截止2018年9月,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共有498家,其中杏鲍菇155家、金针菇85家、真姬

9、菇126家、双孢菇44家。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双孢菇四大品种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占全部生产企业总量的82.33%。以产量计算,2018年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双孢菇工厂化产量分别为162.11万吨、100.55万吨、13.58万吨、14.67万吨,合计占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量的86.32%,仅金针菇即占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总量的48.10%。相比之下,真姬菇工厂化产量仅为金针菇工厂化产量的8.38%。3、金针菇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1)金针菇产量快速增长金针菇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食用菌之一。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对2018年食用菌分产品产量的统计数据,金针菇年产量仅次于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菇,

10、排名第五。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金针菇产量增加较快。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金针菇产量仅约为94万吨,到2018年产量已经增长到257.5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76%。(2)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水平较高金针菇主要分为农户金针菇和工厂化金针菇,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培育的产量不断增加。2017年与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产量分别为136.48万吨和162.11万吨,其工厂化产量位居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首位,而且工厂化产量仍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从工厂化产量占比看,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产量占金针菇年产量的比例为62.94%,而同期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比例才8.

11、77%,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占比较高,但与国外工厂化比例超过90%相比较,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3)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行业集中度较高2010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高利润率的驱动和国家与地方惠农政策的影响下,大量资金进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造成许多小企业的进入和各厂家加速扩张产能。然而,由于盲目扩张和技术发展滞后,经过几年的粗放式发展后,由于部分小规模企业在资金、技术环节遇到瓶颈,行业相继出现了厂家停业、关闭的情况。目前行业内正处于低效小规模厂商退出,区域龙头厂商逐步扩张产能的阶段。2016年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有133家,到2018年下降至85家。同

12、时,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行业内生产规模排名前15位的厂家占据了约为80%的市场份额。从行业竞争格局发展来看,工厂化金针菇的发展主导因素依赖于规模化、技术水平竞争,因此技术水平较弱以及规模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持续处于弱势,慢慢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从国外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工厂化金针菇市场经过长期竞争、市场成熟之后,一般会形成以少数几家企业为主的成熟市场。因此,工厂化金针菇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尤其是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未来有较大的机会持续领先于行业发展水平。二、 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从产业政策来看,近年来

13、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化创新驱动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

14、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

15、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2)消费需求增加、饮食结构改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者对于饮食的要求不再主要局限于价格和味道,而更加看重食品安全、营养价值等。食用菌作为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因其较低的脂肪含量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食用菌需求量不断上升,促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目前,大部分的食用菌直接作为蔬菜食用。随着对食用菌营养和健康功能的进一步认识,食用菌的深加工产品日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食用菌产品被加工成饮料、调味品、方便食品,食用菌中的有效成份被提取后还用于生产保健品、药品等。食用菌的深加工延伸了食用菌生产的产业链,增加了食用菌生产的附加值,为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及潜在市场规模。(3)技术进步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的不断涌现带来了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改进革新与提升,行业内主要生产指标如生物转化率和杂菌污染率等不断向好发展。同时,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产量不断上升,工厂化比例逐年提高,预计未来还有大幅上升的空间。技术的进步会降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成本,从而给行业带来更大的利益空间。(4)公路设施和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