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7课知识提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819062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7课知识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7课知识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7课知识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7课知识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7课知识提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历史知识提纲一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固与扩大第1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1、背景:17世纪时 ,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同资本主义蓬勃开展的西欧相比 ,俄国的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2、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末 ,向西方学习 ,实现富国强兵。内容:政治上 ,引进西欧官僚系统 ,大力削弱贵族势力 ,加强沙皇专制权力;军事上 ,实行义务征兵制 ,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经济上 ,开展工商业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允许工场主购置农奴;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方面 ,引进西欧先进科技 ,开展学校教育 ,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作用: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增强俄国的国力。局限性:没有触动俄国的社会

2、根底农奴制 ,使沙皇专制统治更加稳固。3、农奴制改革:1861年3月1背景: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开展。1825年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 ,号召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俄国农奴制度摇摇欲坠。2改革: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主要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地主不得买卖和干预他们的生活;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有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权利。农奴可以从地主那里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高价赎买。意义: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进一步促进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从此走上了迅速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也为俄国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局限

3、性:改革不彻底 ,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剩余。第2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1、美国独立后 ,通过购置、武装颠覆和发动战争等手段 ,大规模扩张领土。到19世纪中期 ,美国领土已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独立后的美国 ,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四位。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中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军队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4、转折:两个法令的公布1862年9月1862年宅地法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

4、隶宣言 ,从1863年元旦起 ,叛乱诸州的黑奴全部解放 ,成为自由人 ,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激发了广阔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 ,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1863年 ,北方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 ,转入反攻。5、胜利:1865年4月 ,北方军队攻克南方叛军老巢里士满 ,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6、内战刚结束 ,林肯遇刺身亡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重要奉献 ,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7、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扫清了资本主义开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开

5、展创造了条件。局限性:并未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黑人仍受到诸多不平等的待遇。第3课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1853年 ,日本的国门被美英等国用炮舰翻开 ,并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内因: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开展。2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 ,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 ,激化了国内矛盾。2、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 ,日本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联合形成改革力量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展开倒幕运动。1868年 ,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大败幕府军 ,史称“戊辰战争。后来 ,德

6、川庆喜被迫投降 ,统治日本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3.开始:1868年起 ,明治政府采取了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 ,同时在“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改革 ,史称“明治维新。4、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领主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 ,成认土地私有 ,统一征收地税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3军事上:效仿西方改革军制 ,实行征兵制 ,建立一支具有武士精神、效忠天皇的新式常备军。4科技和教育: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科技、教育 ,大力开展近代教育 ,培养资

7、本主义建设人才。5文化和社会生活:用西方先进文化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和落后习俗 ,提倡欧美生活方式。5、影响: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是日本历史上具有的重大意义的事件。改变了日本封建落后的面貌 ,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使日本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道路。但保存了大量封建剩余 ,还催生了近代天皇制和军国主义 ,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成为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社会巨变第4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开发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导 ,也是标志。3、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二、电力的开发和应用:1、186

8、6年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创造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1873年 ,比利时人格拉姆创造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2、1879年美国天才“创造大王爱迪生创造耐用电灯泡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1882年 ,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 ,爱迪生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不久 ,大功率水力发电站也应运而生。3、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三、内燃机和与汽车的创造1、1876年 ,德国人奥托制造煤气内燃机;1883年 ,德国的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1892年 ,德国的狄赛尔创造柴油内燃机 ,2、1886年德国本茨设计以内燃机

9、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人福特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实行标准化生产。四、人类飞行时代的开始1903年 ,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威尔莱特兄弟研制的以内燃机驱动的飞机“飞行者1号第一次试飞成功 ,标志着人类飞行时代的开始。五、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开展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促成了电力、石油、电器、化工、汽车等一些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 ,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开展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加快了世界完全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进程。第5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1、城市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19世

10、纪后期 ,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 ,欧美国家出现城市化浪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化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2、教育的群众化:工业化要求提高国民的素质 ,从而极大地推动教育群众化的进程。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普及初等义务教育。3、人口的增长4、环境破坏:随着工业生产的迅猛开展 ,工业国家无节制开采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 ,滥砍滥伐木材 ,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破坏;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各种污染的产生 ,大大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第六单元 近代的科学与文艺第6课 卓越的科学成就1、哥白尼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16世

11、纪中期 ,他提出“太阳中心说 ,推翻了传统的“地球中心说 ,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 ,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动摇了基督教会宣扬神创世界的理论根底 ,具有划时代意义。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出版了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 ,他把天体万物的运动 ,都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予以说明 ,建立了经典力学的根本体系。3、达尔文是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 ,他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 ,指出“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规律 ,推翻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4、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提

12、出了新的时空观 ,揭示了物体的质量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规律 ,论证了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密切关系。后来 ,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 ,对现代自认科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的开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第7课 不朽的文艺作品1、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被称为“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代表作小说集人间喜剧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他的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2、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是近代伟大的音乐家 ,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抒发了人们渴望光明、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激情。3、梵高是荷兰印象派画家 ,也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向日葵将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