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814268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原理一.单项选择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 D.保育和教育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 A.ECCE3.学前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B.学前教育措施4.学前教育内容是学前教育活动中的B.保.和教的内容.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建立的专门化的C.学前教育机构中实施的学前教育.6.我国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幼儿园、托儿所、D.幼儿学校7.学前教育学是以B.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8.学前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 C.福禄培尔 的幼儿园教育学的于1861出版.9.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A.感官感官或辅

2、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10.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B.奠基性的特征.11.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A.教育链条的起点.12.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指的就是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D.社会获益的性质.13.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A.准公共产品性质.14.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D.社会参与.15.学前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学前教育有随C.社会的演变而产生、发展的特性.16.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C.孺子室.17.西周宫廷为年幼皇子配置的保教人员有D.慈母.保姆.18.1770年,在法国

3、创设编织学校的是C.奥柏林.19.在法国推动托儿所运动兴起的是C.帕斯特莱.柯夏.20.“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尧薄之恶风,习于良善之轨范.”是A.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的学前教育目标中提出的学前教育目标.2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纲要中B.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之一.22.从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D.活动教育目标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目标要素.23.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A.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24.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主要是C.幼儿德育的目的任务.25.安全原

4、则是A.幼儿体育的基本原则26.动作与行为练习法是_A.幼儿体育_的基本方法.27.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树立的_A.同伴榜样 能引发幼儿的即时模仿.28.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是_B.幼儿智育_的基本原则.29.情感体验性原则是_D.幼儿美育_的基本原则30.提出替代强化的是 A. 班杜拉.31.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则是C.快乐原则.32.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D.社会学习. 3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A. 失调.34.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有D.4个.35.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C.游戏.36.“最近发展区”属于以下

5、理论中的A. 社会文化理论.37.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B.白板.38.以下哪一个不是托幼机构的特点?D.教学目标的灵活性良好的师幼关系应该体现的是A. 互主体性.以下哪一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B. 园本教研 39.以下哪一个不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专业素养?D.进行科研的能力40.D. 陈鹤琴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的独立幼师.41.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2.教育教

6、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要求体现教学活动组织的D.灵活性原则.43.C.认知领域目标包括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发展水平44.B.区角活动是兼容“学习性”与“游戏性”,以“个别化”和“小组学习”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45.D.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能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区角活动区别于集体活动和自主游戏,因为它兼具 B学习性和游戏性46.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A.操作区 .47.实验室、图书

7、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D.教育的物质资源.48.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C.科学区.49.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C.3小时 .50.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这是活动区之间的A.界限性.51.幼儿园环境是指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52.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A.幼儿的身高 .53.决定一个班级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 .54.容易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B.精神环境 .55.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B.木工区.56.对一个人的影响最

8、早也最持久的教育类型是B.家庭教育57.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A.家庭学前教育 .58.个别方式的家园衔接最经常的交流方式是A.个别谈话.59.最方便的个别交流方式是A.个别谈话.60.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之特征的教育类型是C.学校教育.61.国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研究始于C.20世纪70年代.62.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A.皮亚杰63.提倡“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的著名教育家是A.陶行知.64.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D.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二.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9、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2.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3.幼儿园:幼儿园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开始建立起来的,1903年在武昌创建的湖北幼稚园是我国幼儿园开始建立的标志.4.家庭学前教育: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5.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6.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

10、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7.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是指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活动材料既包括投放在园区环境内的材料(大型活动设施;轮胎阵、攀爬架等),也包括投放在户内活动区中的材料.8.行为情境理论:行为情境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9.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认为环境和个体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整个生态组织系统,具体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四

11、个相互关联的小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10.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按照台湾学者周淑慧的看法,所谓“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11.教育衔接:教育衔接是指各个教育阶段与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12.学前教育衔接:所谓学前教育衔接与合作,是指学前教育阶段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

12、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第二,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教育的有效合作;第三,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本章围绕这三方面内容讨论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问题.13.社区:社区是由一定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地缘文化的、有秩序的、有感情的人群,进行一定社会活动的地域空间.14.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15.幼儿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16.幼儿能力适应:能力适应是指儿童具备进入小学之后

13、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交往等各项能力;包括学习上基本的听写能力;简单的背诵和复述能力;计算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等学习能力;生活中基本的交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问题;任务意识,能佛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17.幼小双向衔接: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单方面地靠拢的问题,而是小学、幼儿园及家庭都向儿童靠拢,都要考虑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18.社会学前教育:社会学前教育是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19.观察法: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

14、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20.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21.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22.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23.物质环境: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24.精神环境: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三.简答题1.谈

15、谈你对学前教育任务的理解.学前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关系着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因此,学前教育具有保育和教育孩子、解放劳动力的双重任务.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和教育学前儿童,促使她们在体、智、徳、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任务.首先,做好对学前儿童的保育工作.保育就是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护、日常生活的照料.其次,对学前儿童开展初步的体、智、徳、美等方面的教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学前教育承担解放家庭劳动力,为家长参加生产劳动提供便利的条件的任务.2.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的看法.答:有助于了解、认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幼儿教师需要怎么样的素质、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遵循怎么样的规律等,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些观念,认识学期教育,形成比较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学前教育学通过对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学前教育规律,提出病验证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对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3.学前教育的准共产品具有哪些特性?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学前教育的外溢性.4.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