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80946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四环节教案模板课题合格率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问题的资料卡、填有数据的表格。 教学方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他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二、新授课 学习目标1、会求百分率。2、正确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自学指导一认真看67页的情境图,试着利用书上的方法在练习本上求出两种产品的合格率,思考什么是合格率?如何求产品的合

2、格率?(5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最棒)1、师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抽查60箱,52项合格。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学生讨论合格率的意思,在交流总结。根据合格率的意义解答问题。教师说明:除不尽时,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师生讨论: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设计意图:让学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尝试利用自学、自主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求出两种罐头的合格率。自学指导二讨论:小数、分数怎样化成百分数? 0.23 10.002 1/3 3/25 4/9 强调:分数化成百分数除不尽时,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 用“约等于号”连接三、练习1.做“试

3、一试”中的题目,先说一说成活率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2.出示“练一练”中的图表,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多少。3.出示质量检查部门对某市饮料质量进行抽查的情况记录表。计算各种饮料合格率的高低。4.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率。四、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合格率合格率:合格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4、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

5、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2、小组合作,寻找方法小组合作是一个生生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的过程。小组合作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操作和

6、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同步性。此环节力争使每个学习小组做到“交流、求异、共识”。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不大,又有类似的表述语言,比较容易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小组交流是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实施的,要求组长要控制全局,明确分工,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做好记录,把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并推选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向全体同学汇报小组意见。在小组交流

7、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培训,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的共同学习负责。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参加交流,主动展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与其他组员一起对大家的学习进行管理。3、班组交流,优化方法班组交流是合作交流的学习的重要一环,是在各合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进行班组交流时,要明确分工:一人讲解,一人板书记录,一人主持,同步进行,既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给了更多同学展示的机会,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捕捉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1)讲解员,主要负责发言。为同学讲解透彻首先要求讲解人不但明了题意,而且能够引领同学

8、顺着自己的思路解开难点。 (2)记录员,主要负责板书记录。记录快速、精准是建立在对讲解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捕捉信息能力以及规范书写、协调配合等能力。(3)主持人,主要负责介绍小组情况以及提问,是小组成员和全班同学联系的纽带,要掌控全班的情况。要考虑讲解员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由哪个层面的学生来回答更具代表性:难上游同学,一般中游,容易下游,但如果有的问题虽然较难,但有平时成绩稍差的同学举手,一定要提问这位同学,可能某一次的成功会让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主持同学的统筹安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4)其他同学。他们不是群众演员,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所有

9、的一切都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做好课堂的小主人。具体规则如下: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挑刺”善意的,要能够找出其他人发言的漏洞。要学会倾听,有些同学提出了不同见解可能自己解释不清,听懂的同学要及时帮忙补充。另外,有意见要等别人说完自己再发言。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错了也不要紧,可能因为你的错给全班同学以警示,错得非常有价值,甚至比答对了更有建设性。做好课堂记录,手中有笔,随时补充完善答案,不做观望者,而做学习者和参与者。对于不同思路,要看课堂的进程和具体情况。如果你的方法明显比前面同学的麻烦或不敢肯定,也可以单独跟老师交流,避免

10、占用其他同学的时间。如果你举手了,而主持的同学没看到,可以自主站起来发言。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定要高举手。4、反思提升,构建模型在班组交流环节,遇到疑难困惑,教师适时参与到交流中来,进行精讲点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总结方法、发现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构建起数学模型,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反思提升环节,教师对“生生互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学生平等对话,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交流反思,充分参与思考、质疑、构建等活动,概括提炼规律方法,培养自能学习能力。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1、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基础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 基础性练习: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寻找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综合性练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练习:主要加深对所学生知识的理解,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反思过程,激励评价。课尾,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12、:是怎样找到方法的?向老师、同学学到了什么?评价一下自己或小组的表现。 25、看戏课 型:精读课 学情分析p :学生对戏曲不太了解,也缺少看戏剧舞台表演的经历,因此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抓住作者对艺术家的细致描绘,和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分析p 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轻盈”等词语。2、抓住重点语段,体会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场面描写,体会场面描写的烘托作用。2、品读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

1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大意。 难点:学习作者对声音和细节场景的描写刻画。 教学方法:教法:四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段体会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4、。1、我来读。铿锵颦婀娜蜃楼屏住 例:颦Pn 皱眉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描写了什么?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三、出示学习目标1、会写“铿锵,颦,婀娜,蜃楼”几个字。2、我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诵

15、读课文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2、画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4分钟后汇报)(一)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p 句的含义”。(板书)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二)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第二循环五、出示自学指导二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先默读再小组内讨论)教师总结: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六、比较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模拟作文”,寻找差距,体味课文开头两段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