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808490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从2012级开始适用)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生态学专业代码083001、083002、083020、0713培养单位(公章)环境与生态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05月制表2012年6月30日修订、主要研究方向专业序号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环境科学1环境化学研究内容: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本研究方向力求在分子或原子的微观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变化。从新材料、新工乙和新技术入手,以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生态效应为研究重点。目前的研究内容包括:1、新型污染物和优控污染物在多介质界面间

2、的迁移、转化、归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效应;2、农药(包括传统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和新型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杂环类等)和兽药的水环境复合污染及其风险评价;3、现场、原位、快速的分析监测新方法技术和设备的研究。4、大气环境化学及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特色与意义: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监测,特别是其原位、在线、可视化检测及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迁移转化研究是目前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本研究方向突出新技术手段研发的基础和特色,深入研究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袁东星(*)张勇(*)弓振斌(*)刘广山黄晓佳李权龙吴水平陈猛马剑2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内容:海洋生源要素、痕量金

3、属、放射性核素、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本方向研究与全球和区域性的气候变化、环境变迁紧密相关。史大林(*)戴民汉(*)蔡平河(*)曹文志(*)王新红吴水平3环境生态学与生理学研究内容:以生理生态学为手段,通过生物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的生态效应的研究,探索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关系。特色与意义:海岸带高等植物及底栖生物的环境生态。揭示生物与人类环境变化的关系,为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卢昌义(*)张勇(*)高坤山(*)蔡立哲4海洋生态学研究内容:海洋生态学是海洋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方向以人们所关心的海洋资源与环境以及全球变化为背景

4、,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技术和现代仪器手段,密切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与交叉,主攻生产力与生产过程、碳、氮等生源要素循环、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环节的过程与机制,为深入了解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黄邦钦(*)王大志(*)焦念志(*)史大林(*)朱小明陈炳章郭丰5环境毒理学研究内容:(1)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开展海洋动物免疫相关新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如海洋鱼类、蟹类、贝类等抗菌肽的研究与利用);深入研究与挖掘海洋经济动物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新基因和蛋白质,并研究其在水产、食品安全、农业及其医学上等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解决目前我国海

5、水养殖环境存在的抗生素污染、水产品药物超标、病害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等国家需求和社会关切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运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质谱、生态毒理学等相关技术,开展海洋环境典型污染物对海洋动物的毒性机制及其效应研究;研究酸化条件下污染物的毒性机制与效应的变化;研究污染物的免疫毒性与海洋经济动物健康的关系;为科学评价我国海洋环境中污染物对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等的危险性提供依据王克坚(*)王文雄(*)王新红周克夫洪海征郭丰王明华陈荣郁昂6海洋分子生态学研究内容:分子生态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包括DNA和蛋白质两个水平)研究生物对

6、其所处环境的适应以及产生这种适应反应的分子机制。海洋分子生态学是围绕着海洋生态现象的分子活动规律这个中心进行的,特别是种群动态的分子机理。本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海洋生物(主要是微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与分子系统学;海洋微型生物的分子鉴定;海洋初级生产过程的分子机制;浮游植物磷、氮代谢的酶学和分子基础;海洋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的分子机制等。黄邦钦(*)王大志(*)焦念志(*)7环境海洋学研究内容:环境海洋学是研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规律、寻求人与海洋协调发展的学科。该专业包括河口近岸动力学、近海生物地球化学、近海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生态毒

7、理学。黄邦钦(*)史大林(*)李炎陈炳章陈能汪刘广山环境工程1水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内容:水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学中的基础骨干研究领域。本方向以人们所关心的水环境与大气环境以及模拟处理系统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相互反应的机理研究及高级氧化技术海洋环境灾害和饮用水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运用工程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技术,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与交叉,重点研究(1)大气环境及燃煤过程中微量污染物的迁移、形态转化与反应机制;(2)水环境与水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及类金属污染物的的迁移与反应机制;(3)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生物处理(4)海洋有害微生物的高级氧化

8、处理技术;(5)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海洋赤潮防治技术,(6)饮用水羟基自由基处理技术,为进一步开发水和大气环境污染的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白敏冬(*)欧阳通罗津晶熊小京景有海张章堂2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研究内容: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是环境工程领域中重要的方向之一。本方向以人们所关心的陆地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肥料学、生物化学等方法技术和现代仪器手段,密切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与交叉,主攻植物生长过程、碳、氮等生源要素循环、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关键环节的过程与机制,为进一步开发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修复技术,保护环境资源,污染物的生态工程治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特色与意义

9、:海岸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胡宏友黄凌风朱小明骆苑蓉环境管理1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内容:环境规划、功能区划、环境管理、区域和流域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研究。特色与意义:功能区划、区域和流域综合管理,为环境管理专业的主干方向。陈能汪方秦华黄金艮彭荔红2环境评价研究内容: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回顾性评价等。特色与意义:以环境风险评价、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为特色。战略决策层面为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指导;具体管理层面可为我国环境管理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彭荔红石晓枫刘花台方秦华3环境与资源经济

10、学研究内容:资源经济学、产业生态学、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损害评估、污染控制经济学、公共政策的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与政策等。特色与意义:海岸带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在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从根本上研究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彭本荣朱小明彭荔红郁昂4环境社会学、环境政策与环境法研究内容:环境社会学、环境政策、环境法研究及其应用。特色与意义:环境社会学、环境政策、环境法。薛雄志(*)朱晓勤周志家方秦华5污染源控制与管理研究内容:水体富营养化、面源污染、城市径流污染、流域生态过程以及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生态修复

11、、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饮用水安全、沿海港湾陆源污染溯源与管理、气候变化适应性以及污染管理信息系统等。特色与意义:重点开展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近海区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管理对策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的水环境综合管理科技支撑。曹文志(*)陈能汪黄金艮彭本荣6环境模型与信息系统研究内容:环境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应用、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海洋管理信息系统等。特色与意义:以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海洋管理信息系统为特色,为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服务。曹文志(*)江毓武黄金艮张文舟7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内容: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概念、基本内涵和技术方法,以及海

12、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介绍。特色与意义:立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知识和成果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应用,适用于研究生和教育在职进修。薛雄志(*)朱小明彭本荣蔡明刚陈学雷生态学1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动物的生态适应、行为生态、繁殖及种群动态、食物链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理、濒危物种致危机制与保护、分子生态与保护遗传学、动物分类及系统进化等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色与意义:以滨海湿地动物为主,宏观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互结合,促进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陈小麟(*)李振基方文珍周克夫林清贤周晓平2植物生态学研究内容:植物对全

13、球变化的响应、植物功能群的划分与归类、植物群落的演替与生态恢复、特色植被类型的认识与价值、植物区系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亚热带植物生物多样性的规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等。特色与意义:以亚热带自然保护区中的植物为主,经典植物分类与、群落生态与保护管理相结合,培养服务社会的植物生态人才,并促进自然保护地的保护。郑海雷(*)严重玲(*)王文卿李振基杨盛昌张宜辉刘景春卢豪良陈鹭真3污染生态学研究内容:追踪区域性环境问题,针对区域环境问题及地区代表性污染物迁移,从植物学角度,多学科交叉地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响应的机理机制和环境胁迫植物的化学调控。特色与意义:研究污染物在植物一一环境中的迁移、积累、分布、

14、归宿。同时还就红树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和表达。严重玲(*)郑文教丁振华刘景春卢豪良周克夫蔡立哲4湿地生态学研究内容:以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结构功能与过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研究重点,从生理、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开展研究,阐明湿地生态系统演变机理与生态效应、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调控机理,构建受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模式和方法。特色与意义:突出南亚热带滨海湿地特色,从潮间带微生境、流域及区域等多尺度,针对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着重研究红树林湿地及邻近水域生态系统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王文卿郑文教张宜辉杨盛昌王瑁蔡立哲朱小明叶勇陈鹭真5海洋生态学研究内容:以生态系统生态学为主

15、线,从结构、功能、过程和生态服务等角度,研究微食物环在近海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和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阐明多重压力下近海生态系统的演变机理及微食物环的响应模式。特色与意义:以海陆界面生态系统为特色,着重研究近海典型区域(河口区、上升流区、缺氧区、陆架区等)和典型过程(水华过程、中尺度物理过程等)中海洋微型生物的生态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黄邦钦(*)唐启升(*)黄凌风朱小明骆苑蓉6植物生理生态与环境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植物在盐胁迫、水淹、污染等各种环境胁迫下在植物生理和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响应,以探讨和阐明植物的抗逆性。从分子、生理和个体生态等水平探讨植物生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