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80440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过程与方法】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

2、,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二)整体感知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三)深入研读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

3、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3)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3.学生齐读末段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

4、。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四)拓展延伸1.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2.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

5、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五)小结作业阅读文本中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不限。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缘景明情,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体味诗歌情感,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追求。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品味诗人情感,学习诗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

6、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理解诗歌主旨及李白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颂声载道入新课1.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2.“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是贺知章心中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心中的李白;李荣浩凭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这是歌手李荣浩对李白的倾慕。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从古到今,无人质疑。他因何被称为“诗仙”今天,我们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

7、别为例,一起来探究“诗仙”的内涵。3.解题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4.“梦游天姥”,通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获知哪些信息诗人是在梦中游历天姥山,诗人驰骋自己的想象,写的是虚景5.“留别”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

8、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在天宝三年(744年)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诗歌还有一个标题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