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80336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 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家政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学习活动,家政教学是生活教学,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包含在家政教学中。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家政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课堂实践基础上,以教学片段剖析为载体,对在家政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智障学生 动手能力 家政教学以“一切为了智障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以“教给学生生存本领”为目标,培养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补偿其缺陷,发掘其潜能,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技能和必要的生活

2、、劳动、生存习惯,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自立于社会或半自立于社会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于形成生活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课堂实践基础上,以教学片段剖析为载体,对在家政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和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前提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兴趣可以产生动机,教师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使课堂学习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学习家政的兴趣,上课就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就能认真的观察教师的每一次示范,学生有了学习家政的兴趣就能够不怕辛苦,勤勤恳恳的做好家政中的每一件事情。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 培智教学的生活化要求从学生生活出发,进而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知识,提高知识直观性并降低理解难度,体现出教学内容来自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目标,从而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改善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案例一】洗苹果 1 新学期开始,教师收集学生做家务图片。 “假期里同学们在家都做些什么?有没有帮助家长做家务?”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老师发现某某同学在洗水果,看他洗的多仔细。”“瞧瞧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洗苹果,谁洗干净了,苹果就奖励给谁吃。你们愿意吗?”同学们一听开心极了,积极的投身到洗苹果活动中去。 【评析】智障学生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

4、具体、不连贯,理解能力差,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能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便能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动手的乐趣。 2.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智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智障学生的直觉思维比较强,学习中调动的感官越丰富,学习的效果就越好。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环境设计活动,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在不知不觉融进了教学环境里。 【案例二】衣服分类 (一)播放视频,学生观察衣服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事物本质,掌握重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二)教师

5、演示。在特定的情境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随之活跃起来,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动态教学与静态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技能。 【评析】智障学生对视频感兴趣,百听不厌,百看不烦。家政教学中通过使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手脚动,边做边学,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调动学生动手学习的乐趣。 2 3.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目的、新的问题,而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手段已经不够用了,此时,他们就会有一种渴望达到目的、解决面临的问题的需求。在教学过程

6、中,如果我们注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会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案例三】熨衣服 教师出示一件衬衣,问:“好看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好看”接着教师把衬衣用力揉搓让其出现褶皱,“这样还好看吗?”学生一片哗然“不好看”“为什么不好看了?怎样把它变好看呢?”学生认真观察室内工具,找出电熨斗。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先试着熨衣服的一角,教师在旁及时指点,其他同学跃跃欲试。 【评析】结合教学实际,把握教学时机,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使课堂学习内容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基础 家政教学是以生活为导向,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参与体验实践

7、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一步步加深难度。在此过程中多给学生鼓励,每个孩子都喜欢被称赞,智障儿童也不例外,他们甚至更喜欢听到别人的称赞和表扬。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增强学生不断学习的信心。 1.对学生多做肯定性评价 智障学生判断能力较弱,教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 【案例四】洗衣服 师:今天我们一起洗衣服,请同学们把座位旁边的衣服放到盆里,开始动手洗了。 3 一场热闹的洗衣场面开始了。一位同学把衣服放到盆里后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动手。 生:老师,让某某同学帮

8、我吧。(不敢动手,对自己没信心) 师:老师和你一起洗吧 师示范,学生跟着一点一点地做。“不错啊,你看把领口洗的多干净”学生腼腆的笑笑,“咱们继续吧”接着洗袖口每完成一小部分,教师都给于肯定性评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虽然吃力,但也完成了任务。老师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评析】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不仅调动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智障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智障学生中有不少是多重障碍的,常伴有自闭症、抽动症等,他们的成长要付出百倍学生的艰辛,多挫败感,很少有成就感,家政课因其贴近生活,课堂气氛活跃

9、宽松,能使智障生摆脱压抑的情绪,而且是合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地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 【案例五】清洗抹布 师组织C类学生清洗抹布,工具准备好,活动开始。问题出来了,学生把脏抹布丢到有清水的盆里,然后用手轻轻地托住,迅速取出来,抹布没清洗干净,脏水洒了一地。教师摸摸学生的头,微笑着说:“不错哦!明白脏的抹布放在清水里清洗,接下来我们把它洗的更干净,好不好?” 师一步一步示范,学生一步一步跟着做。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教师一边复述动作要领,一遍鼓励学生“你的进步真快,表现得很好,老师很高兴。”这样

10、 4 在最佳的时期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边说要领,边练习,当学生把一块脏抹布通过自己动手清洗干净时,教师肯定地告诉他,他成功了,并告诉他其实没有那么难,不是吗? 【评析】每个中重度智障学生刚开始进行家政学习都会感到困难、力不从心,对于教师来说,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精力,才能使学生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我服务的习惯。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将所教技能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同时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即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和自豪感,激

11、发他们动手做的兴趣,也增加他们做事的自信心,以利于他们自我服务意识的形成。 三、建立学生的劳动意识,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 实行课程改革后,智力残疾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对智障学生进行家政教学时,教师经常会发现他们缺乏劳动意识,劳动不积极、不主动。劳动意识本身和智力没有直接关系。智障学生劳动意识的缺乏原因是他们有过太多失败的经历,因为他们的表现总是低于自已的年龄,他们周围的人对于他们的表现少有赞美或肯定,他们受制于外部因素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建立学生的劳动意识,落实劳动实践。通过劳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我们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劳动,通过

12、劳动意识的培养,才能增强学生劳动的积极性,端正学生对参加必要劳动的态度,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能力。 【案例六】劳动评比 根据学校制度,对学生提出一系列要求 ,并与相关课任老师、管理员沟通交流,共同监督学生完成。餐具的摆放、清洗;按时完成作业;个人卫生的保持;宿舍、教室、室外卫生区的打扫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 5 增强动手的积极性。 【评析】对智障学生的家政教育训练内容考虑到其将来所要面临生活应具备的一切能力,培养劳动意识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设生活化、情境化和实践化的评价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对智障儿童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增强动手的

13、积极性,帮助智障学生健康成长。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操作,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途径 智障学生要学会生存,首先必须学习掌握相关的生活技能。而在家政教学中开展的实践与操作是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智障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通过实践与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案例七】分层技能训练 在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的制定技能目标,训练要求,设计训练内容。把学生分成A、B两个不同层次,中重度学生参加A层次训练内容,速度慢,难度小,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如把衣服穿戴整齐、会换洗简单的衣物、会扫地拖地、擦拭家

14、具、整理床铺等等。轻度学生参加B层次的学习,这一层次的训练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在A层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改进教学方式,适当加快教学进度,通过动手练习,逐步提高智障学生对劳动的耐心和细心。 【评析】面对智障学生的生活世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智障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智障学生营造了生活技能教育的平台,通过实践与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了基本的实用技能和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打下基础。 总之,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实 6 践与操作,重视家

15、政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版) 2、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 3、苏达均主编:家政服务手册,金盾出版社 在家政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oc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法论文 电梯实操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