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反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79849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湖》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湖》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湖》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湖》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湖》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湖》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湖》教学反思(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湖教学反思西湖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西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西湖教学反思1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颇感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临了,还是有两三个学生,还有一部分词语不会读。在词语的理解上,只能化较多的气力去完成,不然孩子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于是,在理解词语时,用了很

2、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折的就查字典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和我们教室后面的厕所来的。在课文的32和33 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真是恰到好处。又刚好我们教室后面的厕所也掩映在绿树丛中,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

3、笔画来理解的。个人认为,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图,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可能还是无法领略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光还是无法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这样的情况了,只能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简笔画、文中插图、还有就是语言描绘。而用语言描绘,是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穷尽自己的想象空间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能理解了,然后再通过朗读把课文读美了。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习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刚好也迎合了教研室提出来的一课一个训练点,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4、。西湖教学反思2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 可谓句句是景, 字字都美。 可西湖一课上下来却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完以后感触还真是颇多。感触一:文中有着较多的比喻句。这篇课文中有四个用得十分巧妙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生动准确的体现了西湖景色的美丽,也反映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于是我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挑出文中最打动人的多处比喻句去细细体会:“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感

5、触二:文章至美,但这还需要学生对西湖有深刻的直观了解和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湖水荡漾”、“泛舟”这些词是多么精练,多么抽象,又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 再加上一类两类生字共有31个, 更给课文增加了难度. 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 但难又是难极了。第一课时上的时候虽说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学生初读读得并不尽人意,所以又花了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如何将长句读好,如何将文章读流利。文章篇幅较长,几次指导,就占用了本节课的不少时间,最后也就只能简单地学了课文第一小节,并没有按计划学到第二小节。感触三:每一个自然段的重点各

6、不相同。由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变化,我又重新设计了西湖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试着引领学生看着图,在西湖边走一圈,让学生对西湖的全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过朗读、说话进一步去感悟西湖独特的美丽。课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第一自然段换词造句,第一课时已经训练过了。第二自然段在看图基础上进行读的练习,刚通过朗读来体现西湖山水的美。第三段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做导游式的介绍,清楚地了解西湖的几个著名景点及其特点。第四自然段在美丽的图片引导下练习想象说话,感受西湖夜景的美。应该说这节课教学的层次和目的相当清楚,如果能比较完整地按要求上完这堂课,那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可以得到一次比较好的培养。我让学生多

7、次品读,然后配上清雅的音乐去朗诵,由始至终,我想带给学生一种令人深深陶醉的“美”课文美、音乐美、课件美、朗读美,带着学生到“人间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感触四:理解感悟过后,学生在背诵练习上还不够深入。文章美,就应当引导学生积累,背诵便是最好的积累方法。课后的要求是背诵其中的一段,但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由于方位词多,好词佳句也多,但这些好词佳句和学生平时说的话有些不同,学生背起来就有些吃力。例如:葱绿的孤山显得十分秀美典雅。几个好词在一起了,学生反而觉得难了,只有读得滚瓜烂熟才可以达到熟读成诵。课堂的时间有限,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呢。我思考着。西湖教学反思3学生升到五、六年级每周两次的音乐课

8、浓缩到每周只有一次,30分钟,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使学生继续保持对音乐和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需要老师对音乐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课前准备工作更选的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思路,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思维开发能力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和驾驭教材提出了挑战。面对教材单元的内容怎样取舍,怎样拓展,需要老师把学生的成长需求放在第一位,读懂本年级的学生,他们最需要什么,找准每节课每个单元的切入点。再者一节音乐课,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大一样的,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融入课堂当中,实现教于学的主动结合,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

9、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中表现自我。所以我觉得要增加音乐教学中“音乐”的分量,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特色,要努力使学生动起来。这样每周的30分钟音乐课堂,学生会收获颇多,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会慢慢递增,用期盼的心情来迎接下周音乐课的到来!西湖教学反思4我对西湖向往以久,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西子湖畔,虽然觉得她没有想象的那么妩媚,但还是挺秀气的。心里依然对她怀有十分的好感。当读到西湖这篇课文时,我仿佛又与她见面了,这一次,她可是“浓妆艳抹”,美丽动人了。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上课之前,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一是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

10、课文,我做相应总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西湖的好奇心。二是我的范读,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课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西湖中,四是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我想,教学效果应该蛮好的吧。没想到这一课的初读关就不好过,不仅好多生字词,而且句子较长,着重指导对几句长句子的读法,就已经花去不少时间。课文里一些词,如“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泛舟”精练、抽象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再加上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对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但难又是难极了。

11、西湖教学反思5课文词汇丰富,语句优美,把西湖的美丽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教学本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西湖之美。课文第一节中的“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句。课堂上我向学生提问:你见过的明珠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在人们的心目中西湖就是这样的“一颗明珠”,可见西湖是多么美丽啊!课文第二节,描写西湖周围的山峦,用了“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这两个词语。我在黑板上画连绵的群山高低起伏,学生很容易就分清了“连绵起伏”与“连绵不断”的区别;然后,我在群山的背后又画上了高低错落的山峦,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就叫“层层叠叠”。课文中值得思考品味的语言

12、实在很多,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就先让学生圈划出优美的词句。学生读书很仔细,圈划很认真,交流也很踊跃。课文中的优美词汇、生动的比喻句都被找出来了。在学习“月下美景”这一段时,我抓住文中的“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这一句重点请学生思考:月光下的西湖与白天有何不同?学生抓住“华灯”、“琴声”、“月色”等体会到月光下的西湖同白天相比真是别有情趣。当学生说到“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这一句时,我就追问:倒映在湖水中的灯光怎么会像银蛇一样“游动”呢?有学生说,湖面波光粼粼的,灯光的倒影就像在“游动”了。这里还有一个插曲,一位调皮的男孩说,把石头扔进水中,灯光就会动的他的表达不

13、是很清楚,其他学生对他的发言都不以为然,而我完全理解他的想法:投石击水,水波荡漾,灯光的倒影也就随着水波“游动”起来了。当我说出他的想法时,那位男孩笑眯眯地朝着我直点头。这个时候,我把学生的目光又拉回到课文之上,上文已经说到:“轻风徐来,湖水荡漾”这就是“银蛇游动”的原因啊。课文最后一句:“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这真是神来的点睛之笔。我尝试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天上人间怎么会溶化在月色里呢?我本以为,学生理解这一句会很困难,没想到的是,学生的解释振振有辞:月光洒落在西湖上,水天一色,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整个世界都溶化在月色里了。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学生,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了

14、。如此心灵相通的教学场景恰似月光下的西湖美景,令人沉醉。西湖教学反思6西湖这一课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四类字与二类字各有十个,文中还有11个注拼音的字。所以学生在读通课文时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为此,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我先是领着学生把课文读一遍,然后把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教学生读了一遍,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时,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了。文中难懂、难理解的词句较多,为了分散难点,第一课时,我把一部分新词随着句子认读,并理解。如学“素”,我出示了句子,让学生先读通句子,然后在语境理解字义。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就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而学“犹”“格”“般”“初”时,我让学生把句中

15、的“犹如”“格外”“一般”换一个词来说一说,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同时把这些句子读好。这样在课上,也就教了学生两种解词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过换词来理解。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与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一点一点的提高。教后感西湖教学反思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为了让学生对西湖有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更陶冶学生情操,我设计了“西湖简介”、“西湖传说”、“西湖诗词”、“

16、西湖景点”四个版块,作为对课文学习的延伸。教学本课时有以下几点体会与收获。一、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互助中学会合作。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学习“西湖简介”与“西湖传说”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板块来自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寻找答案。在学习“西湖诗词”与“西湖景点”时,我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古诗,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来朗读,来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训练,探究意识得到了发展。二、学会合作新课程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