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中考物理解题指导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796407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中考物理解题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理版)中考物理解题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理版)中考物理解题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整理版)中考物理解题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整理版)中考物理解题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理版)中考物理解题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中考物理解题指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解题指导选择题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拟、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 选择题的题型一般有: 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值类等。1、概念辨析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区分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2、选项是 A.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正确区分功率与机械效率这两个易混概念 例:由欧姆定律公式可导出R=U/I,关于此式的物理意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导体电阻值的大小,可以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 理解物质或物体本身的性质: R、c、q2、规律理解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区分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

3、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例:如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突然减小时,物体将 A. 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B. 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减小C. 向右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D. 向左运动,速度逐渐增大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决定于什么条件 例: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悬浮在水面下1m和2m深处,由此可以判断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此题中物体的形状不同,浸没在

4、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只是题目中的干扰因素例:运用极限法如下图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1当杠杆两边减去相同质量的钩码,能否平衡?假设不平衡,杠杆如何转动?2当两边钩码向支点移动相同距离,能否平衡?假设不平衡,杠杆如何转动?3、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例:图1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分清“影子的形成、水中的“倒影、物体“看上去的变化的原因 例:如图1所示,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B、 C、 D、理解近视眼

5、看不处物体的原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矫正4、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拟大小。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a、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b、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c、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例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假设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6、A2:3 B. 3:2 C. 3:8 D. 8:32数据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例:如图,R1=2,R2=3,求当开关S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先后示数之比为多少?S5、图像分析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 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7、;(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例:如下图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例:从图4的四幅图像得到的以下信息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5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C.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 6、电路故障排除法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或和条件无关的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例:如下图,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

8、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亮,L2不亮。对此有以下几种猜测,其中可能的是 L2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灯泡L2的电阻太小 灯泡L2两端电压较大 通过灯泡L1、L2电流不等 灯泡L2的灯座被短路 灯泡L1、L2的额定功率不同 A B C D尽管是单项选择题,但此题属于单项配对题,有、多个答案符合题意。例:如下图,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灯L不亮,用测电笔测试c、d两点时,氖管都发光,测试a、b两点时,只有a点氖管发光,那么故障可能是 A火线与零线短路 Ba、d之间某处断路 Cb、c之间某处断路 D电灯的灯丝断了7、对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

9、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例: 研究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建立模型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例: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

10、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研究浮力形成的原因时用到水柱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 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例: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温度计把温度的测量转化为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等效替代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

11、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例:用合力代替分力;用总电阻代替支路电阻;用电阻箱测未知电阻;等效电路:曹冲称象。 类比法::通俗地说,就是用直观、容易理解的东西来描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 例:用水流表示电流。用水压表示电压。用操场的学生排队、做操、玩耍的情况类比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 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根底上,进行合理的推想,认识事物本质.例:形容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例: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以下各个研究实例中,与其所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研究磁

12、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D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推出真空不能传声8、估测类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 家庭照明电压值220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1.60103kg/m3、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Pa等。(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例:家庭生活中,以下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13、A、家用彩电的电功率约为200W B、写字台台面的面积约200cm2 C、洗浴水的温度约60 D、人体的电阻约为几十欧例、以下物体的重力接近20N的是 A、一个学生 B、一辆汽车 C、一支铅笔 D、一只公鸡 把不熟悉的20N的力用熟悉的2kg的质量来替代例:空气的密度为/m3,一间教室内的空气质量为m,某物体的质量为2m ,那么一个普通生通常将 A、拿不动这样一个物体 B、至少能拿起一个这样的物体 C、至少能拿起两个这样的物体 D、有可能拿八九个这样的物体根据常识估算教室的体积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直接判断法。通过观察,直接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作出判断,确定正

14、确的选项。它适合于根本不转弯且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2.淘汰排除法。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根底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除正确的选项。3.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从选的各个答案入手,进行题意分析,即是分别把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选项的答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4.归谬法反证法。这种方法是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和条件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原来的假定而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