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79618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项目名称 “天使行动”:社区青少年 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 项目负责人 项目督导 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2年8月12日一、项目策划论证(一)项目背景及意义:1.背景:温江区万春青少年空间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社区青少年儿童服务项目的专业化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的社工机构成都市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社区内6到24岁的农村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游戏娱乐、兴趣培养、社会实践、成长辅导、家庭交流等活动项目。至今为止,已经开展众多服务项目,有着丰富的青少年儿童服务经验及大量的可链接资源,是一个真正属于青少年,回应青少年需要,让青少年发挥潜能,不断探索的专业性公益服务

2、平台,得到了周边地区获益居民的认可。所以,组织青少年探索自我服务,以空间作为支撑相对降低了服务的难度,培育青少年自助服务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这也是空间探索青少年服务的一种方向,为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域,既契合了机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此外,据工作人员介绍,一些组员在年龄较小时会常常到空间参加活动,普遍到中学以后就很少再来,感觉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出去的孩子对于空间少了一份归属感。所以通过培养孩子们形成团队,把空间的服务更多地扩展向社区,增加服务对象对于空间的归属感,不管走到哪,随时感觉自己仍是空间的一员,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2.意义

3、:(1) 通过小组的培训,使社区青少年最终形成一支在专业化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团队,由组员自己参与团队的组织管理与活动运行。让组员通过体会团队的成长过程,对于团队形成根深蒂固的归属感。各年龄段的成员可以互助接力贡献于自己专属的团队,实现团队的长远发展。(2)团队形成后,主体是社区青少年,实现了由服务对象到主人翁角色的转化,更能调动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活动的选择与接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3)借助自助服务平台的呈现,体现了机构专业服务由“输血”到“造血”的领域扩展,在社区服务与青少年服务两个领域更是实现了进一步的结合。(4)对于社区服务网络的建构而言,除了外部力量的介入,这也是培养内生力量的切入点

4、。(5)在团队中,组员可以享受到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自由,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在各类活动的筹备中锻炼自己,培养独立性与创新性能力。丰富课余生活,感受田园风采的魅力,形成真善美的人生信条。(二)服务地点与服务对象介绍及需求分析:1.服务地点:温江区万春青少年空间(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选择该服务地点的优势:(1)该机构已经开展过大量服务,取得了社区居民及青少年的信赖,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2)该机构是专业的社工服务机构,对于团队成立及后续的各种事工活动的展开具有专业支撑的意义。(3)该地点毗邻几个性质类似的社区,都是由失地农民群体重组的新型社区,人口众多,流动儿童群体的数量也不可小觑,潜在服务

5、对象规模巨大。3.服务对象:以万春青少年空间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开来的社区青少年(包含大同上郡、花乡民居、春江花园小区等),主要指9至15岁人群。4.需求分析:(1)该社区及周边辐射范围内的社区均属于失地农民组成的新型社区。孩子们既少了对于传统农村田园生活的乐趣,也不及城市文明生活的欢乐畅快,需要形成朋辈群体的支持网络。(2)据调查,该社区众多孩子均是外来的流动儿童群体,缺乏对于社区的归属感,需要力量推动他们建立社区主人翁地位,增强社区归属感,获得应有的快乐。(3)万春青少年空间坐落于春江路社区,以青少年和社区为两大服务领域为主体开展了大量的服务。更多时候是在空间内开展服务,服务对象对于接受服务的

6、选择面较窄,服务的针对性会受到局限。(4)对于社工而言,很多时候都在考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很可能就会走入“江郎才尽”的尴尬地步,也容易出现“岗位倦怠”。这就要求增加服务对象与社工的双向沟通与互动,更多地要求服务对象的参与。(5)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更多的孩童群体缺乏学习之外的乐趣,生活显得单调乏味。通过团队形式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自由地发挥想象,丰富课余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三)项目目标及预期成果:1.项目目标:(1)总体目标:关注和关爱社区青少年,通过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引导他们行动起来,形成一支专门的自助服务团队。协助团队开展成立初期的一些事工活动,直至团队能够自如运行。真正成

7、为一支稳定的社区内生自助服务力量,对内、对外开展各类活动。(2) 分目标:第一,引出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的团队意识,提出成立自助服务团队的观点,展开团队培训前期的招募工作。第二,通过对于“圆梦天使”自助成长小组的开展,最终形成一支新兴的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第三,在团队形成后一段时间内,社工要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一些简单的、入门性质的事工活动。第四,由团队成员自己尝试着策划一些事工活动,社工逐步退出团队,转向协助角色。2. 预期成果:(从三个主体方面进行分析总结)(1)服务对象:第一、通过团队的培训能够迅速按照计划形成一支自助服务队伍,组员之间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进友谊,彼此

8、交流更加顺畅;在社工带领下着手涉足一些事工活动;继而服务对象能够以主体的身份自主完成活动的设计与施展。第二、团队运行进入正轨以后,自助服务团队能够积极拓展活动领域,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户内、外活动,解决困难,得到发展,追寻快乐。(2)社区:由青少年形成自助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内的自助服务计划与服务网络结构,充分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力量支持新兴社区内生力量的成长。(3)对于社工机构而言,要看到服务领域的尝试性探索具有可深入性。(四)项目的理论依据及工作方法:1.理论依据:(1)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立足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走出挫折和不幸的逆境,最终达到其目标

9、、实现其梦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首先是由美国教授塞勒伯(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优势视角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应该发现和挖掘案主身上的优势和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和激发案主内在的潜能,协助案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所以,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案主及其所处的环境和现状,不再是鼓励或专注地集中于案主的问题,而是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它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知识等);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在给人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可能蕴藏着挑战和机遇;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更好的

10、服务于案主;所有环境都充满着资源;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介于此,社工在开展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时,不仅要看到问题本身,还要看到问题所潜藏的资源和优势,协助服务对象发掘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或优势,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帮助服务对象成长与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服务目的。(2)增权理论“增权”一词从empowerment翻译过来,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人们习惯于把它解释为“授权”、“能够”和“许可”。1976年,所罗门出版了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增权取向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诞生。此后,不论是传统还是创新的社会工作取向都很快地接纳与融入了增权的观点,成为社会工作实践中重要的参考知识体系,

11、延续至今。虽然增权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系统化、本土化,但是有关学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于增权概念得出了一个综合的定义: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保持肯定的态度,自觉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并且在需要时影响周遭的环境。依据生态观点,又可以自三个层次呈现权能感:在个人层面,个人有自尊、自我效能和掌控感,能够拟定目标,肯定自己的能力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在人际层面,个人具备与他人沟通的知识或技巧,与他人互动时能够自我肯定,能够与他人形成伙伴关系,自觉对他人有影响力,或是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同时也能考虑别人的需求或自己的责任;在社会政治层面,认识自己应有的权利,肯定团结的重要性与集体行动可以改变周遭的环境,也愿意为维持公义

12、采取行动。总体上讲,增权可以看作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个目标或心理状态、一个发展过程、一种介入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增权并不是赋予案主权力,而是挖掘或激发案主的潜能。增权的真正内涵是协助弱势群体或个人排除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障碍来感受本身的力量,通过其自身正面经验来激发内在的动力,并且尽可能的在集体参与中改变或掌握自己的生活。(3)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系统理论的分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看做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将人放在环境系统中加以考察,强调“人在情境中”,以一个多层次和多系统的全人的角度和概念,来探讨个人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重视生态环境对于理解和分析人

13、类行为的重要性,并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美国心理学家Bronfenbrenner于1979年正式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2003年,美国的查尔斯扎斯特罗进一步阐述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多层系统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他将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分为三种类型,从内到外分别是: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主要是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单个的个人,却又囊括了一种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在这个系统中,个体要亲身接触和参与其中并产生体验。中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两个或者多个微观系统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对个体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小规模群体,包括家庭、职业群体或

14、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文化与社会体系,如意识形态、信仰系统、风俗和法律。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假设个人有与生俱来的能力与环境互动,且与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人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惠关系;坚信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意义对于发展是重要的,个人的生活经验可以产生积极地改变,在个人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经由相互的影响而达到最佳调和度。人与环境之间的配搭有相对性的和谐与不和谐,而没有所谓不适当的人或不适当的环境。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在生活空间的整体之中进行理解。由此,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主张通过改善人们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来协助案主解决问题。2. 工作方法:(1) 个案

15、工作在小组招募宣传期,对部分成员进行个案访谈,了解情况;在团队培训的小组过程中,对特别的个案进行心理调适,协助排除困惑,增进对于小组的归属感,融入团队;给自助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建立一份详细的个人档案。(2) 小组工作自助成长小组和事工小组 通过开展自助小组,协助组员成立自助服务团队;引领他们开展一些事工活动以学会自助运行团队的技巧;进而结合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开展各种自助性质的服务。(3) 社区工作增进青少年组员对于社区的了解,加入社区文化营造活动,增强社区归属感;通过开展一些社区活动,如宣传社区生态意识、社区地图制作、社区合唱团、社区亲子活动、社区青少年运动会等,为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做贡献。(五) 项目内容与服务实施:1. 个案服务:(略)2.小组工作(1)“圆梦天使”自助成长小组(见附录一)(2)“天使行动”事工小组(见附录二)3.社区活动:(以下活动均为社工暂时拟定的备用方案,实际操作所用计划须待自助服务团队成形以后由队员集思广益共同策划)(1)举办一次田园绿道秋游活动;(2)开展社区青少年秋季运动会;(3)开展社区青少年手工制作大赛;(4)社区亲子活动;(5)社区拉歌赛;(6)重阳登高行;(7)社区微公益倡导宣传活动。(六)项目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