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758211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巍()充(pi)扣人心(xin)理直气(zhung)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教养是细水常流的,它生生不息地繁演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化妆可以使脸面繁花似景,但只有内在的建硕,才

2、禁得住冲刷和考验。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子曰:“,可以为师矣。”(八则)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郦道元),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4.名著阅读。(5分)阿长与山海经中这样写到:“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请写出“我”所记得的“麻烦的礼节”中的一个,并说说是什么事让“我”觉得“她还

3、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下列选项是西游记中相关情节的概述,其中没有错误的是哪一项?A.孙悟空原是傲来国海中花果山上的一个石猴,本领高强,机智过人,因率先发现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王,自封为齐天大圣。B.孙悟空大闹天宫,不仅偷食蟠桃美酒,还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众天神斗不过他,只好请来观音菩萨,把他压在五行山下。C.孙悟空一行在火云洞受阻,他请龙王洒雨水反被烧伤,八戒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观音降伏红孩儿,收作善财童子。D.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白骨精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先后变身美女、老妇和孩童来迷惑唐僧。悟空一一识破,打死了妖怪。5.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字数和标点符号,但不能改变句子原

4、意。(3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塑造汤姆索亚这一立体艺术形象给人以深刻生活启迪的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第二部分(44分)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67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千骑卷平冈”中的“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812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5、。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

6、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注释】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倍,通“背”,违背,背叛。8.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9.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A.何以战?B.子将何欲?C.何为者也?(晏子使楚)D.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l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以勇力事鲁庄公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11.乙文中鲁国最终能将“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的原因

7、是什么?(3分)12.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具体说说鲁庄公在使用人才方面有什么可取之处。(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不要秘诀的秘诀邓拓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相似,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着找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明代的学者吴梦祥就这样认为: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最怕的是不能坚持,抓一阵子又放松了。只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吴梦祥对学习态度的论述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不仅如此,古人在如

8、何读书的问题上还有许多见解。早在宋代,陈善就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不仅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还要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虽然他的名声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的这种主张,在那个时候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的读书方法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他主张读书要不求甚解。指的是对于难懂的地方可以放它过去,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也可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代的读书人没有胆量提出这个主张,只有一个

9、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他认为所谓“圣人之言”不能完全相信,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见地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独到的。因此读书的秘诀,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13.简要分析选文第一段在全篇的作用。(2分)14.选文画线句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条概括。(4分)15.结合文意,说说你对“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一句的理解。(2分)阅读歪儿一文,完成1620题。歪儿冯骥才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

10、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住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个人,“啪”地将罐儿叮里当啷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

11、;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像是父子俩。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孩子高一个头,腿几乎长了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

12、声音了,要找到它可得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

13、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

14、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选文有删节)16.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仔细阅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17.第段中哪两个短语最能概括下面两个句子所表现的人物特点?两

15、处人物描写出现在同一语段有什么作用?(4分)我个子比同龄孩子高一个头,腿几乎长了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18.“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歪儿为什么要把罐子扔下来?这一细节表现了歪儿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19.第段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独句成段,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3分)20.赏析选文结尾处的画线句子,并联系全篇说说是什么点亮了歪儿的眼睛。(4分)第三部分(60分)21.作文。(60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个人、某件事而内心颤动,似有所悟请以“不禁一颤”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2015年昆山市中考二模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峨沛弦壮(4分)2.常长 演衍 景锦 建健(4分)3.温故而知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悠然见南山回清倒影三峡我寄愁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