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I PMOS 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75713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BTI PMOS 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NBTI PMOS 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NBTI PMOS 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NBTI PMOS 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NBTI PMOS 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BTI PMOS 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TI PMOS 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靠性:PMOS薄栅氧PMOS器件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半导体制造2006年 10 月刊作者:Joyce Zhou、Jeff Wu、Jack Chen、Wei-Ting Kary Chien,中芯国际随着CMOS晶体管尺寸的不断微缩,人们越来越关注PMOS HCI(热载流子注入)可靠性问题。本文对薄栅氧PM OS晶体管的可靠性进行了准确的表征,并且深入研究了其衰减机制。此外,我们还对引起PMOS器件衰减的N BTI (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效应进行了解释说明。对PMOS而言,最坏的衰减条件与Vg大小非常相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方法以证明PMOS衰减是在较大Vg 条件下由HCI效应导致的漏极缺

2、陷引起的,它与NBTI效应完全不同。此外,我们还分别解释了 HCI和NBTI效 应的机理。最后,我们研究了 HCI和NBTI的综合效应。在HCI和NBTI的综合作用下,超薄栅氧PMOS器件参数的衰减程 度比单独的HCI或NBTI效应要严重得多。为了找到薄栅氧PMOS器件HCI效应的最坏条件,实验中我们对1.2V和1.5V短沟道PMOS器件进行了测试。 我们提出了一种在较高栅电场下区分HCI效应和NBTI效应的方法。此外,我们还对这两种效应(即HCI和NBTI) 导致的器件参数偏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且探讨了 HCI-NBTI综合效应对薄栅氧PMOS器件可靠性的严 重影响。下一节我们将介绍

3、HCI的最坏条件。为了检测HCI效应引起的漏极损伤问题,我们在下一节中引入了“偏 移”参数(Offset)。然后,我们对非均匀NBTI效应进行了描述。薄栅氧 PMOS 器件 HCI 效应的最坏条件正如JEDEC-60提到的那样,在施加大小为Vg的栅偏压条件下,p沟道器件的参数变化程度最大,此时栅电流也 处于最大值(Ig)1。早期,大多数研究集中于HCI偏压条件下PMOS的电子陷阱效应2。氧化层中很少会出现空 穴陷阱,原因有几个,例如空穴注入的界面势垒较高、热空穴具有比热电子小得多的散射平均自由程等。然而, 短沟道器件(沟道长度小于0.25微米)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随着器件尺寸的微缩,最大栅电流下

4、的栅极偏压已经不 能检测到真正的HCI衰减现象。当器件的沟道长度小于0.15微米时,峰值栅电流的检测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图112VPMOS內止勻血仍血I3umO Pdr-2 4V口 Vt-2.6VVt-2 $V*d=-.4V-Vd=-2.GVVdz-2. SVL.OOE-O5-E.OO-dA.O0E-O&4.0冲-Q6口 QQF-MM).丸 oeiKw-5 Vg(V) d9 IXI. MM*图 4&5LE-A3TE41 . AIMlK itrtt iA9 k3!-fr-VM3V Vg-12Y 占艸=I2V gK山軸IE4I也GMP(G&C-o- vr-jjw-a-v w 忙 i 方.VjtJ4V

5、 Vj盗彌图 6&7图8AozsZ5PMOS type(V)OldsaBAVth B图1为不同漏极电压(Vd)下lsub(虚线)和lg(放大了 1,000倍)随栅极偏压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Vgul/3Vd时,I sub达到最大值;Vg增大时Ig跟着逐渐减小,而且没有峰值出现。最重要的是,Vg较小时Ig为正值,说明Vg 较小时空穴的贡献比较多,这与长沟道PMOS器件完全不同。对薄栅氧PMOS晶体管而言,更关键的是如何找到真正由于HCI效应导致器件衰减的最坏条件。1.5V和1.2V P MOS器件在不同Vg条件下的Idsat衰减曲线如图2和3所示:图2中,我们选择了四种Vg : Vg等于0.55

6、V和1.1V时分别具有最大Ig和Isub; Vg等于1.5V时是该器件的工作电压;Vg等于3.3V,此时Vg等于Vd。类似地,1.2V PMOS晶体管的测试条件为:与最大栅电流Ig相对应的Vg为0.87V;与最大Isub相对应的Vg为1.2V;以及Vg等于Vd(如图3所示)。如图2和图3所示,薄栅氧PMOS晶体管的最坏条件为Vg=Vd。该条件可以为空穴注入提供最有利的纵向电场3。 对PMOS而言,FN偏压会导致与热载流子偏压同等数量级的Idsat衰减,Vg本身就足以导致严重的Idsat衰减 现象4。由于Vg和高温会大大增强NBTI效应,因此我们需要对HCI-NBTI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并且尽量区

7、分两者的作用。检测HCI效应导致的漏极损伤利用正向和反向模式对Idsat衰减现象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施加电压之前Idsat在正向模式和反向模式 下应该大致相同,这也是判断器件对称性的常用标准。施加HCI偏压之后,由于在漏极区域附近产生了很多缺陷 并逐步积累,很多电子被这些缺陷所捕捉,从而导致电流的减小,因此反向模式下的Idsat比正向模式小。NBTI 则不同,该效应导致的缺陷可能是沿着沟道和附近界面对称分布的。因此,当我们从Id特征中计算参数时要特别 小心对 HCI 结果的解释。我们对两种模式下的参数“偏移”量进行了如下定义:偏移量(Offset) = Idsat(%)_rIdsat(

8、%)_f其中,Idsat(%)_r和Idsat(%)分别是反向和正向模式下Idsat的衰减百分比。Offset可以帮助我们判断HCI诱导漏极损伤情况的严重程度,并且有效地与Vg较高条件下栅偏压不稳定所导致 的损伤相区分。图4所示为不同Vg下1.2V PMOS的Offset大小。如图所示,Vg较高时,Offset衰减程度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增大,这主要是因为HCI效应造成了漏极损伤。然而,这一现象并未在图5所示的NMOS器件中出 现。总之,对薄栅氧PMOS而言,Vg较高时会增强HCI效应,相关性也比NMOS器件强得多。此外,我们还可以推论,大部分p沟道电子陷在接近漏极的氧化层中,因为这里的沟道电场

9、最强。这些电子将正 电荷吸向氧化层界面附近,对于p沟道器件而言相当于缩短了有效沟道长度。在反向模式下衰减程度表现得更为 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在漏极施加偏压后导致的空间变化区域“屏蔽效应”引起的5。为了解释薄栅氧PMOS器件的衰减机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陷在氧化层和界面层的电荷效应。其中,最关键的是 能够监测到这两种效应对器件衰减的贡献程度。为此,我们提出用电荷泵(CP)的方法对沟道和漏极区域的界面态密度进行测量。我们发现,CP法可以确定界面态 密度和氧化层电荷对PMOS衰减的贡献程度,两者分别由HCI和NBTI效应所导致。PMOS HCI和NBTI效应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非均匀NBTI效应在0.35微

10、米及更大工艺节点,我们很少考虑PMOS HCI效应导致的器件衰减现象。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与N 型沟道相比较(其中HCI效应导致的沟道损伤主要集中在界面附近),P型沟道的热载流子入口较深;二是p型 沟道中由于空穴碰撞导致的离子化速度比电子低得多(因此PMOS的沟道电场加速效应比NMOS弱)。然而, 随着器件尺寸微缩到短沟道器件,热电子将引发穿通效应(HEIP);即便是交流脉冲或栅电压所导致的漏极电流都 会导致器件的严重衰减。对超薄栅氧化层一特别是厚度小于40入时,PMOS HCI寿命呈指数级增长(如图6所示)。 这主要是因为PMOS中空穴注入取代了电子注入。另外,在较高栅偏压下,界面陷阱对HC

11、I的影响比氧化层电荷 更为显著。此时可以忽略HCI导致的衰减,NBTI则成为影响PMOS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图7为不同工艺节点下的NBTI寿命。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NBTI寿命逐渐缩短。受界面陷阱所导致的损伤现象 影响, Vt 寿命比 Idsat 短。栅氧化层电场会大大增强NBTI效应。随着栅氧化层电场强度的增大,垂直电场逐渐增强。受到垂直电场的影响, 氢加速后被陷在栅氧化层中,从而形成固定的氧化层正电荷。这会导致Vt出现更加明显的偏移和使NBTI效应变 得更加严重。根据氢释放模型7,界面陷阱和氧化层缺陷是相互关联的,其相关性取决于Si/SiO2界面的氢粒子 释放程度。NBTI 寿命预测模型如下

12、所示:TTF* Exp(-3Vg)*Exp(EaKT)其中,P是GOX电压加速因子,Ea是温度加速因子。图8为不同操作电压(1.2V, 1.5V, 1.8V, 2.5V和3.3V) 下PMOS器件的p值。Idsat和Vt所对应的p值非常接近。图8还显示,对超薄栅氧PMOS器件而言,Vg越大 NBTI 效应越严重。另一方面,随着NBTI温度的升高电子捕捉程度会急剧降低。这会导致界面态密度的增大和使Vt成为NBTI效应 更为关键的参数:Vt会偏移到更大的绝对值而且会变得更不稳定。这与p沟道HCI效应恰恰相反,HCI效应会导 致 Vt 向较小绝对值偏移。非均匀NBTI效应是综合了 HCI效应和NBT

13、I效应的一种特殊模式;对薄栅氧p沟道器件而言,它导致比NBTI 效应更加严重的衰减。据报道,非均匀NBTI效应并不是HCI效应和NBTI效应的简单叠加,它具有更为复杂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图9为不同栅电压和漏极电压下2.5V PMOS器件的Idsat衰减曲线。我们发现,在105C高温下,HCI效应导致 的衰减程度比室温小。但是,Vd=Vg时会在105C高温下出现最严重的衰减。这是由于非均匀NBTI效应引起的。 在实际的器件操作中,由于Vg较高时会同时增强NBTI效应和HCI效应,因此非均匀NBTI效应也取决于Vg。图 9&104tn-艸,畑扣,(fcC -o-v l w,iu&:4 th

14、 itzJjime fsec如图10所示,NBTI效应或HCI-NBTI综合效应导致的损伤在沟道中的分布相当均匀,不会集中在漏极附近。PMOS的性能衰减对温度十分敏感,Vd=Vg时尤其如此。而且,温度较高时薄栅氧PMOS的恢复速度比厚栅氧P MOS慢得多8。NBTI效应可以生成固定的氧化层电荷Qf并且增强漏极边缘的电场强度。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H CI衰减。其中,Qf由HCI效应和NBTI效应共同导致。Qf会增强漏极附近区域的电场强度,并且导致严重的HC I衰减。因此,与单独的NBTI效应相比较,HCI和NBTI的综合效应会导致更加严重的衰减。结论在超薄栅氧器件中,PMOS HCI效应的最坏条件

15、从以前的最大Ig变为Vg=Vd。本文对导致这种变化的机理和方 法进行了描述,并且对较高Vg下的HCI效应和NBTI效应进行了区分。我们发现,Vg=Vd时会导致严重的HCI 诱导漏极损伤,损失程度会受到垂直栅电场的增强。另一方面,当器件尺寸逐渐微缩到亚微米时,我们可以忽略 单纯由于HCI效应导致的衰减,而NBTI效应则成为衡量PMOS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最后,非均匀NBTI效应并不是HCI和NBTI效应的简单叠加,它具有更加复杂的机制。与单纯的NBTI效应相比 较,它将导致p沟道器件出现更加严重的性能衰减。参考文献1 E/A/JESD60 “A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P-Channel MOSFET Hot-Carrier-Induced Degradation at Maxi mu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