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75616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一)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外部的有关利益集团或个人提供他们据以决策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应该遵循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的计量、确认、记录与汇总,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为企业外部有关利益团体提供其据以决策的有关信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二)管理会计及其演进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分析报告和信息传递等,为企业的决策规划、计划预算、评价与控制等方面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一)管理

2、会计的主要内容1决策与规划会计决策分析可以区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分析。短期决策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成本与产量问题;其二是成本与收入问题;其三为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长期投资决策是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本机会成本的体现。是资本对时间的增量,其数值确定与资本的边际成本或边际收入是联系在一起的。规划会计通过编制计划和预算将决策确定的目标和行动具体化,预算包括生产经营总预算和项目预算。2执行与控制会计执行和控制是保证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实施过程。主要通过计划执行结果与预算的比较,评价执行者的工作成绩,通过差异分析获得反馈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达到控制的

3、目的。(二)管理会计的特点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2方法灵活多样性 3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4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5重视人的行为问题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一)企业目标和管理职能1企业的目标以盈利为导向,以酬报其投资者并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2企业管理职能企业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计划预算、组织实施和评价控制四个方面。(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整理为word格式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三)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准确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及时性 5成本和效益原则现代企业环境和当代管理会计发展(20世纪70

4、、80年代)(一)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二)代理人理论;(三)价值链分析、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四)目标成本计算和价值分析;(五)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六)适时生产(存货)系统;(七)综合记分卡。第二章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具有两个特点:(1)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而变,变现为一固定金额;(2)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约束性固定成本(受)固定资产折旧费、财产保险费、财产税、房屋设备租赁费酌量性固定成本(不受)广告和促销费、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管理人员薪金(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具有两个特点:(1)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

5、呈正比例变动;(2)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的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三)混合成本阶梯成本:企业的运货员、质检员等人的工资、固定资产租赁费阶梯成本的特点是,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长,其发生额固定不变;当业务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会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额内保持不变。半变动成本: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费(四)相关范围对于固定成本来说,相关范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特定的期间;二是指特定的业务量水平。 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预测(一)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1.工程成本法又称作技术测定法,它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对各种物

6、质消耗逐项进行技术测定,在此基础上来估算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一种方法。整理为word格式2.账户分析法账户分析法是指分析人员根据各有关成本明细账的发生额,结合其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对每项成本的具体内容进行直接分析,使其分别归入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的一种方法。3.合同确认法合同确认法是根据企业与供应单位所订立的经济合同中的费用支付规定和收费 标准,分别确认哪些费用属于固定成本,哪些费用属于变动成本的方法。4.历史成本分析法历史成本分析法是根据混合成本在过去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与业务量的历史资料,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分解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定量分析法。(1)高低点法由于

7、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因而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Y=a+bX a=y-bx(2)散布图法根据若干时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绘制各时期成本点的散布图,再按目测所得的成本变动趋势画一直线,便可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这种方法称为散布图法。(3)最小平方法根据若干历史时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算出最能代表产量与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并据此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方法,又叫回归直线法。 考点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一) 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固定、变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二) 变动成本法固定成本:固定制造、销售、管理费

8、用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销售、管理费用 (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1.成本划分的标准、类别及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完全成本法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变动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态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2.存货计价及成本流程不同整理为word格式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是按照变动生产成本计价的,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的产成品和在产品都是按照全部成本计价的,既包括变动成本,也包括一部分固定

9、性制造费用。所以,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变动成本法将全部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已耗费成本,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为耗成本保留在存货成本中,并在以后销售时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两种方法的区别还体现在:(1)利润计算公式不同;(2)计算出来的净利润有可能不同。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区别,将在下面分别展开阐述。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表(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 完全成本法下的职能式损益表 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减:销售成本 减:变动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加:本期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费

10、用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变动管理费用 减:期末存货成本 变动成本合计 销售成本合计 销售毛利 边际贡献 减:营业费用 减: 固定成本 销售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营业费用合计 固定管理费用 营业利润 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利润2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计算公式营业利润差额 = 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 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 - 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末存货量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存货量3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明确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1)当完全成本

11、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为零,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必然相等。(2)当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大于零,则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一定大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3)当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小于零,则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一定小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整理为word格式在特殊条件下,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与存货量及产销量有如下关系:(1)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均为零,即产销量绝对平衡时,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相等。(2)当期初

12、存货量为零,期末存货量不为零,即产量大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3)当期末存货量为零,期初存货量不为零,即产量小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我们还可进一步推出,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均不为零,且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相等(即前后期固定制造费用和产量均不变)时,两种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就取决于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的数量关系,即产销平衡关系:(1)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相等,即产量等于销量、产销相对平衡时,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相等。(2)当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即产量大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

13、利润。(3)当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即产量小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三)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能够促使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2)能提供企业管理层预测和短期决策的有用信息(3)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正确进行业绩评价(4)简化成本计算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不符合财务会计的产品成本概念及对外报告的要求(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关系概述本量利关系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本量利分析就是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本量利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短期内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1销售价格固定 2成本是线性的 3产销平衡 4销售组合固定整理为word格式销售组合是指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