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师言语评价行为观察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71731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师言语评价行为观察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堂教师言语评价行为观察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师言语评价行为观察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师言语评价行为观察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师言语评价行为观察表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观察视角:课堂教师言语评价行为课例研究模式:一课多上观察时间:课题:班级:学校:教师学生反应言语评价行为次数对象情感投入(语言表情)评价时所在的教学环节评价时所处位置泛滥愉悦积极最*感谢感兴趣淡漠喜欢*具体消极化解复述自言自语发奖品讽刺交头接耳训斥否定辩解反问打断对抗褒贬其他说明:1、次数、学生反应,画正字表示记录次数情况。2、对象写具体学生的编号(座位表以及编号)3、下列三项,要用文字描述和记录您的观察结果。情感投入(语言表情)评价时所在的教学环节评价时所处位置教师评价行为是否客观公正,是否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关注儿童发展的过程?答:说明:1

2、、教师评价行为是指在学校一日学习生活中,教师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对学 生的表现所进行的即时性的价值判断。其特点有四:第一,是对孩子行为形成判断并加以反 馈的行为;第二,是即时的、灵活的、生活化的评价;第三,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个评 价行为的断续延展,伴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发展;第四,融于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评价 行为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态度和建议加以反馈,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它既是 师生互动过程,也是教学过程。2、观察表横坐标的教师评价行为分为三个维度,在评价时是投入情感的(情投)还是无 动于衷(情漠)的,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表情;评价时所在的教学环节(复习-热身-新授-过渡 -操练

3、-巩固-综合-小结);评价时教师所处的位置与被评价的学生是近距离(近距)还是远距 离(远距)的。3、教师积极言语评价行为的操作性定义:“泛滥”是指对孩子的泛泛肯定,诸如真棒! 真行!挺好!不错!等评价语言,既没有针对性,很可能会过高评价孩子。“最*”是指诸如 *最棒,*最认真,*最能干等的评价;“感谢”是指对孩子的感谢,对孩子的助人或其他优 秀行为的感激;“感兴趣”是对学生行为的关注和惊异,是对孩子肯定的另一种表达;“喜欢 *”是指如我喜欢*,我表扬*等评价;“具体”是指对孩子的课堂表现的具体的表扬;“化 解”是当孩子做错事之后教师通过评价语言减少孩子的失败感或羞愧感等语言评价行为;“复 述”

4、是对孩子说过的话很赞赏复述强调一下,是对孩子所作的肯定评价;“发奖品”是指* 很能干,我要给他发奖品发贴纸等评价语言。5、教师消极言语评价行为的操作性定义:“讽刺”是用反话挖苦否定学生;“训斥”是对 孩子的泛泛否定或斥责;“否定”是具体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反问”不同于肯定评价中的“复述”,而是用质疑的强调来否定学生。“打断”是指对孩子讲话或行为的打断和干扰,表 现出否定和不耐烦的语言;“褒贬”分三种情况:对一个孩子既褒又贬;对一个孩子褒对其 余孩子贬;对其余孩子褒对一个孩子贬。这三种情况分别记录。6、学生语言反应的操作性定义:学生积极的语言反应可表现出感谢老师或者积极举手发 言、听从老师指令

5、或者积极投入自己的游戏、作业或学习中去等行为。观察表用“愉悦积极” 记录。可能还有其他的积极语言行为,请在“其他”一栏进行记录。学生消极的语言反应包 括无动于衷“淡漠”;不配合、不反应,不参与课堂活动“消极”;沮丧或不服气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与其他幼儿交头接耳“交头接耳”、为自己辩解“辩解”或者说出一些对抗性 逆反性的语言“对抗”。还有其他的消极语言行为,请在请在“其他”一栏进行记录。观察须知 您好!首先,非常欢迎并感谢您作为主试参与这次研究!对于本项目来 讲,您的观察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所以将是至关重要的。(1)观察者在观察前要熟悉观察内容,达到熟记程度。(2)观察时主要观察教师对学生 的评价行为以及学生的对评价行为的反应。(3)正式观察前所有观察者要集中进行预试 观察,根据录像进行观察,达到一致后进行正式观察。(4)正式观察前,应先到所观察 班级与老师和学生熟悉,初步熟悉教师的评价对象和风格。(5)“教师行为观察表”记录 教师各种行为的发生次数,以20秒为一个记录单位,在一个记录单位中可以记录多个行 为,超过20秒,就是一次新的记录单位,但连续的评价要与只有一次的评价区分开来, 以此类推。以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次数。此表每位教师每天用一张观察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