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615755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居委会法律法规、政策文献参照资料宪法节选第一百一十一条 都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互相关系由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规定和提出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12月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加强都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都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

2、,增进都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都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予以指引、支持和协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第三条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惜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二)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调解民间纠纷;(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五)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

3、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筹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规定和提出建议。第四条 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第五条 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协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第六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10户至70户的范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节,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第七条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至9人构成。多民族

4、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第八条 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至3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年满18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奉、教育限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根据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九条 居民会议由18周岁以上的居民构成。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周岁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与,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至人参与。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8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

5、组选举的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干举办。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第十条 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有15以上的18周岁以上的居民、1/5以上的户或者/3以上的居民小组建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波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第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用民主的措施,不得逼迫命令。第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热心为居民服务。第十三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

6、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的委员会的成员。居民较少的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第十四条 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第十五条 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居民应当遵守居民会议的决策和居民公约。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第十六条 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批准,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发布,接受居民监督。第十七条居

7、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畴、原则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批准,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予以合适补贴。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本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第十八条 根据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应当对她们进行监督和教育。第十九条 机关、团队、部队、公司事业组织,不参与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但是应当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讨论同这些单位有关的问题,需要她们参与会议时,她们应当派代表参与,并且遵守居民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和居民公约。前款所列单位的职工及家属、军人及随军家属,参与居住

8、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其家属聚居区可以单独成立家属委员会,承当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和本单位的指引下进行工作。家属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家属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办公用房,由所属单位解决。第二十条 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批准并统一安排。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引。第二十一条 本法合用于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行措施。第二

9、十三条 本法自199年1月日起施行。19年12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都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步废止。北京市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措施(99年12月1日北京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我市实际状况,制定本措施。第二条 本措施合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居民委员会。第三条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第四条 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予以指引、支持和协助。居民委员会协助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第五条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一)宣传宪法、法

10、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惜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二)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调解民间纠纷;(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五)协助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筹划生育、社会福利、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保护等项工作;(六)向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规定和提出建议。第六条 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事业。生产生活服务事业的具体管理措施,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七条 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居民

11、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第八条 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协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第九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畴内设立。特别状况下,可以在局限性一百户或者超过七百户的范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节,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报区、县人民政府决定。第十条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构成。因特殊状况需要增长或者减少居民委员会成员人数的,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第十一

12、条 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在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引下进行。居民委员会成立选举领导小组,主持本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第十二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奉、教育限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根据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十三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由有选举权的居民十人以上联合提名,或者由户代表五人以上联合提名;也可以

13、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一般应多于应选名额一至二人,实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也可以等额选举。第十四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向居民委员会提出辞职。居民委员会可以接受个别成员的辞职。居民委员会对其出缺的个别成员,可以从本地区居民中聘任代理人员,并提请居民会议补选。第十五条 居民会议由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构成。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与,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与。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干举办。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第十六条 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

14、报告工作。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居民会议每年至少举办二次。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建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第十七条 居民会议的任务:(一)制定居民公约;(二)审议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筹划和工作报告;(三)决定兴办本居住地区的公益事业;(四)撤换或者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五)决定波及本地区全体居民利益的其她重要问题。第十八条 居民公约需报街道办事处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组织、监督实行。居民应当执行居民会议的决定,遵守居民公约。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第十九条 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

15、,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用民主和说服教育的措施,不得逼迫命令。第二十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发扬奉献精神,热心为居民服务。第二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筹划生育、社会福利、青少年教育保护等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的委员会的主任或者副主任。居民局限性二百户的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第二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可以根据居民居住状况,一般每十五户至五十户设立一种居民小组。居民小组的组长由本组居民推选。第二十三条 根据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应当对她们进行监督和教育。第二十四条 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批准;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发布,接受居民监督。第二十五条 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应当得到保证。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畴、原则由市人民政府规定。所需费用由市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