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534537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1)辐射光谱:太阳是个炽热的大火球,它的表面温度可达6000K,它以辐射的方式不断 地把巨大的能量传送到地球上来,哺育着万物的生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 微米之间。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 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太阳辐 射的能量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后者占43。紫外 区只占能量的 7。在波长 0.48 微米的地方,太阳辐射的能力达到最高值,数值约为 3.0 卡/cm2.分以上。(2)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强度就是太阳在垂直照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 (一分钟

2、、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内,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如果在特定的情 况下测量太阳辐射强度,就叫做太阳常数。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在1分钟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称为太阳常数。它是用来表达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这里需要解释几个概念: 日地平均距离: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在天文学上称做“天文单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很多天文数字都是以它为基础的。测量日地距离的方法有好几种,一种是利用金星凌日(即太阳、金星一地球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小行星测量日地距离。历史上就是用前一种方法测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也

3、是这样算出日地平均距离的,即从地球上发出 一束雷达波,打到金星上面,再从金星上反射回来。利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日地平均距离为 149,597,870 公里,大约为15,000 万公里。 在大气上界:就是说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即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太阳常数的 数值,由于观测年代不同,以及观测方法和推算方法的不同,在不同的书籍和资料中,其数 值常不一致,变动幅度在1.90-2.90卡厘米/2.分之间。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决定采用1.98 卡/厘米 2.分。近年来,在宇航事业取得新资料的情况下,经过大量观测和分析,测得新的 太阳常数为1.95 卡/厘米 2.分。据研究,太阳常数也有周期性的变

4、化,这可能与太阳黑子 的活动周期有关。因此,在长期气象预报过程中,常把太阳常数和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联系 起来,分析气候长期变化的趋势,为国民经济计划服务。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垂直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 度,但太阳常数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之间,存在着下面的数学关系式:I=IO.sin h式中,h为太阳高度角,10为太阳常数,1为投射到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上式表明: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当太阳高 度角为 90时,太阳辐射强度就等于太阳常数。因此,太阳常数就是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 辐射强度的最大值。毗阳7T凤即和琳

5、阳辎射强理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就是太阳常数。但 是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日地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因此,在远日点和在近日点的太阳辐射强 度与太阳常数就有一定差异。在近日点垂直于大气 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比太阳常数大 3.4;而在远 日点则比太阳常数小3.5。根据上述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的关系公式,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太阳高度角的正弦成正 比。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时间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纬度上不同时间的太阳辐射强度都不同。由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太阳高度角较大,而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太阳 高度角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所以,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沿纬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低纬度多,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由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 较小,而中、高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较大,因而,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度 的年变化小,高纬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年变化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