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478624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教学目标 1.经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关键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多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经过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经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主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连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省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看法。 教学提议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关键介绍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关键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关键水体类型,第二部分关键讲述了陆地多种

2、水体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关系,第三部分关键论述陆地水的运动更新,即水循环的运动过程、规律和意义。本节教材的另一个中心内容是论述陆地水和水资源的关系及对人类的意义,不论是讲述陆地水体类型还是水循环运动,教材全部是从水资源利用和更新的角度出发,加以说明。 有关“陆地水体类型”,教材首先说明了陆地水的概念,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从陆地水的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说明了关键的陆地水体类型、分布及其形成过程,并从多种水体的静态储水量和动态储水量两方面,着重分析多种水体特点及其对人类开采利用的价值,经过分析能够得出:静态水资源储量较大,但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类的开采利用,所以在现阶段静态水资源还没有成为大

3、家开发利用的关键,假如一旦开发利用,则必需注意以不影响其后续利用为前提;动态水资源因其更新快,短期即可恢复,而且易于取用,因此成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关键,尤其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即使储量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份额极少,但却是人类开发利用的最关键水资源,因为其份额少,即使更新速度快,但在开发利用中也应注意保护和节省使用,假如不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也会出现枯竭。另外本段教材介绍的陆地水体中有关地下水部分,老师能够依据学生接收情况合适补充“潜水和承压水”的概念、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这部分知识教材是以示意图和小字形式出现的。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关键介绍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运

4、动转化的关系,这种关系关键是经过水源补给表现出来。陆地水体中和人类关系最为亲密的是河流水,所以本段教材关键讲述河流水和陆地其它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并以中国为例说明其分布。其中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水最关键的补给,以大气降水为关键补给的河流,其径流改变和大气降水的特点亲密相关;冰川对河流的补给是单向的,而且河流径流的改变和气温的关系亲密,因为气温的高低决定冰川融水的多少,即决定河流径流量的大小;湖泊水和地下水和河流水的补给是属于相互补给的关系,依据水位和流量的动态改变决定起补给,几个补给形式都有示意图展现影响河流径流改变的原因及补给关系。 有关“陆地水的更新”,教材关键从更新的角度切入,关键

5、讲述水循环运动过程、类型、步骤及意义。因为教材关键介绍陆地环境中陆地水体的更新问题,所以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关键介绍了海陆间循环和内陆循环,而对于海洋内循环着墨不多,实际在这三种循环中,循环水量最大的应该是海洋内循环。另外三种水循环类型中,真正能够使陆地水体得以更新的是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对于内陆水资源是否能够连续利用起着主要的影响。一旦水循环出现问题,陆地水体的更新也会出现问题,则水资源就有可能出现枯竭。 教法提议 本节教材包括原理性或概念性知识部分,提倡以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示意图或老师在黑板上绘制的示意图,思索、分析完成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会比很好。 比如学习“陆地水体

6、类型”时,老师能够在黑板上绘制“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湖泊、沼泽水等,固态形成冰川,下渗部分形成地下径流的过程”示意图,经过示意图使学生明确陆地水的类型和空间分布,并为后面学习水循环打下基础。假如补充地下水分类,能够借用教材中提供的示意图,也能够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或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示意图,使学生能够形象的了解地下水按埋藏所分的两种类型潜水和承压水,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两种地下水的差异是什么,在开发利用上有什么差异性?假如利用不妥,造成的后果有什么不一样? 再比如,学习“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有关大气降水、冰川和河流补给关系,潜水和河流互补关系示意图,并思索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7、其径流改变受什么原因影响?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改变受什么原因影响?河流和地下水之间含有怎样的互补关系? 学习“水循环”时,老师能够继续使用前面讲述“水体类型”时绘制的板图,提出问题思索:大气降水的水汽来自何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最终究宿是何处?由此明确海陆间循环,至于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能够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或老师绘制的板图,明确其水汽分别来自何处?循环的步骤有哪些?等。经过对示意图的观察使学生明确水循环的意义和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对于本节教材的另一个中心水资源,在教学中应注意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并和实际生活相联络,理论联络实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比如:了

8、解“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时,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段落,找出其中关键的数字,以此区分二者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动态水资源是大家开发利用的关键,尤其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现在人类轻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哪几类?其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份额是多少?由此对学生进行节水教育,树立学生的节水意识。再比如,学习水循环后,应该引导学生解释“为何水资源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是有限的?为何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也会造成其枯竭?人类的哪些做法属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经过这种分析使学生明确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必需合理,才能做到可连续利用。教学设计方案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9、潜水和承压水动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关键存在于哪些地域?其中陆地水占的百分比是多大?陆地水关键来自何处?分布在何处?以什么形式存在?老师绘制板图并讲解,引导学生总结板书结构。一、陆地水体类型 1陆地水的分类 地下径流按埋藏可分为两种类型潜水和承压水,读图思索,两种类型的补给、埋藏、运动特点、污染情况及利用等有什么差异?说明其中可利用的水体类型有哪几个?它们在循环和更新方面有什么差异?根据不一样的循环更新周期,又能够将这些水体分为几个类型?2可利用的水资源 静态水资源 动态水资源 易于利用的淡水资源大气降水是陆地水体的关键补给形式,其降落到地面,对河流水量产生什么影响?长江和莱茵河水量

10、改变有何差异性?为何?松花江水量的改变和长江是否一样?如有不一样,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塔里木河的水量改变有什么特点?和长江有什么差异?影响其水量的改变的主导原因是什么?二、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1大气降水补给水量改变和降水改变相关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年中有两个汛期 3冰川补给水量改变和气温改变相关结合示意图说明河流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特点是什么?依据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分析说明河流和湖泊之间的补给有什么特点?4河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 5湖泊对河流起调蓄作用陆地水怎样得到更新?水循环的哪种类型能够使陆地水资源得到不停的补充和更新?水循环的步骤有哪些?水循环除使水资源不停更新外,还有什么意

11、义?三、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水循环类型 2水循环的步骤 3水循环的意义 本节教材不论是讲述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还是陆地水的更新,一直围绕着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这一中心意思展开,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也应对此有所表现,而且经过对三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性。对于本节教材中有关原理性内容或知识间相互关联性的内容,教材力图经过示意图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重在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和认定、提取、加工分析能力的培养。板书设计第三节一、陆地水体类型 1陆地水的分类 2可利用的水资源 静态水资源 动态水资源 易于利用的淡水资源二、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1大气降水补给水量改变和降水改变相关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年中有两个汛期 3冰川补给水量改变和气温改变相关 4河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 5湖泊对河流起调蓄作用三、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水循环类型 2水循环的步骤 3水循环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