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47838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古开天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盘古开天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盘古开天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盘古开天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盘古开天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盘古开天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古开天地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初步理解“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3、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三、课前活动: 1、看图猜成语故事。 用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的图片,请学生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故事。 2、引导总结发现。 猜了这三个故事你有什么发现?(这三个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四、教学过程: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 (一)猜谜揭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前,我们看图猜了神话故

2、事题目。现在,让我们再来猜一个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这个角色,看过神话故事的人都知道。听好了相传,是他把天和地分开了。(盘古) 2、让我们举起右手,写下他的名字。(板书:盘古)。 3、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感受它的神奇。一起读(齐读课题) 4、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的小朋友请举手。谁能用2到3句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看来这个神话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我们该学些什么呢?(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自由读课文: 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自己读读课文,

3、完成这两个要求:(用课件出示) (1)边读边标出小节号。 (2)把难读的字词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师把学生普遍认为难读的词语打在大屏幕上) 2、检查反馈: (1)我发现这些词语很多小朋友都圈出来了,认为很难读的,现在让我们再来认一认。(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都找到了难读的词语,我这里也有几个词语,挺难读的,让我来考考大家。(逐行出示,逐行认读) 抡起猛劈 轻而清重而浊 顶着蹬着 (3)交流难句: 词语都读对了,难读的句子有吗?(学生交流,指导读正确。) (4)其实,由这些难读词语组成的句子也挺难读的。请你迅速地默读课文,把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用波浪线

4、画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品读二、三段,感悟语言。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展开下面三个板块的教学: 板块一、 出示句一: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指导读正确。 (2)怎样的动作是“抡起”呢?(指名做做这个动作吗。) (3)谁来做“猛劈”的动作? (4)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5)盘古用大无比的力量,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板块二、 在一声巨响之后,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出示句二: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个句子

5、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 (2)理解“浊”:给“浊”组个词。说说什么情况下清水会变浊。 (3)那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味道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板块三、 出示句三: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 (2)交流感受。 (3)(出示课文插图)你看,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这样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2、引读课文2-3段,

6、再现开天地的过程: 课文读到这里,盘古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了,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记住开天辟地的盘古,顶天立地的盘古。请你接着我的话读。 当宇宙还处于一片混沌时,盘古从沉睡中忽然醒来了,他见周围(句一)。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句二)。天地分开以后,(句三)。盘古这样顶天立地的,就一天吗?一年吗?十年吗?而是,这样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四)品读第四段,体悟语言节奏美。 1、小朋友们,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 2、反馈交流,在交

7、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 (1) 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 (2) 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3)现在我变了点戏法,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4)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把你读得最好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3、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1)你最喜欢哪段就把那段读得最美。 (2)谁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诗人的风采? (3)我们一起合作读。请大家接着我的话读,比比谁更像诗人。 (五)总结全课,指导书写 1、小结:小朋友们,你看到了吗?那辽阔的大地,那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了吗?那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滋润万物的雨露;听到了吗?那隆隆的雷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