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475187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 下面是我分享的科学教案4篇(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供大家参考。 科学教案 篇1活动要求:1、在看一看、踩一踩、玩一玩的过程中增进孩子对脚的认识,发展脚的触觉功能。活动准备:1、用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黄沙、鹅卵石、木板、地砖)2、不同质感材料若干(纸、草坪、海绵、泡沫、黄豆、弹珠、地砖、米)3、头饰若干,五角星若干活动重难点:能用脚感知出不同质感的材料活动环节:环节任务操作要点1、音游:滑稽的脚先生2、猜猜他在哪里。(师说名称幼儿快速指出:脚尖、脚跟、脚底、脚背、大脚趾、小脚趾)。3、小脚有什么用?(小脚本领真大)活动过程:一、走小路,体验不同感觉。1、瞧

2、,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四条小路,看看是哪四条小路;(黄沙路、鹅卵石路、木板路、地砖路)2、你们用小脚去走走有什么感觉?3、幼儿交流:把你的感觉来告诉大家。4、小结:木板路走上去感觉硬硬的,有点暖暖的;。,地砖路是冰凉的,很光滑的;黄沙路是麻麻的,脚还会陷下去的,鹅卵石路是不平的,有点疼疼的。二、幼儿探索感知不同质感的材料。1、说说有些什么东西?2、幼儿自由探索感知,老师指导;3、小结交流:小脚发现了什么?游戏:幼儿两两结队相互检查感知不同材料。(找一个朋友,两人商量好谁先遮起眼睛来猜另一个人来帮他检查,猜的人全说对了给他一颗五角星,再换过来。)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1通过照一照、比一比,初

3、步了解镜子成像现象及上下不变左右互换的成像特点。2对镜子产生探索欲望,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活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了解镜子的特征1幼儿自由摆弄镜子,初步感知镜子的外形特征要求:观察你的镜子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滑滑的、凉凉的、容易摔碎)2请幼儿说一说玩镜子时发现什么有趣现象。提问:你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3游戏“镜子里有什么”:幼儿按照教师的指示,不转过身去,用镜子去找身后的东西。二、第一次探索操作,了解镜子中的图像与真实图像上下不变的特点1出示操作材料,示范、讲解操作方法:将贴有五角星的花瓶背对自己,用镜子照一照,在镜子里找一找,五角星

4、在花瓶的什么地方,在面对自己一面的操作纸上的花瓶相应位置上贴上五角星。2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着镜子里的花瓶进行操作。3集体交流、操作。4小结:镜子里的图像和真实的图像上下不变。三、操作探索,了解镜子中的图像与真实图像左右互换的特点。1出示操作材料,示范、讲解操作方法:将贴有五角星的娃娃背对自己,用镜子照一照,在镜子里找一找,五角星在娃娃脸的哪一边,在操作纸上的娃娃脸相应位置上贴上五角星。2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着镜子里的娃娃脸进行操作。3集体交流、操作。4教师小结:镜子中的.图像与真实图像左右互换的特点。四、游戏:小娃娃照镜子,巩固知识。1教师介绍游戏的方法规则。2两个幼儿互相结伴,玩照

5、镜子游戏。科学教案 篇3设计意图: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颜色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兴奋、新奇,由此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颜色对对碰”区域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认识颜色,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使幼儿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活动目标:1.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使幼儿体验到颜色配色带来的乐趣。2.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3、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一瓶用矿泉水瓶子装的清水,瓶盖内已事先挤有红色(黄色、

6、蓝色)颜色少许。红、黄、蓝标签若干,装有少许红色(黄色、蓝色)颜料的瓶盖若干,抹布。活动重难点:1、重点:感知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2、难点: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活动过程:一、导入:清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引起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小精灵1.教师示范:用来摇晃一瓶清水,使之变成有颜色的水。边晃边念:“摇摇摇,变变变,清水变出颜色来。”2.每位幼儿拿一瓶清水,通过摇晃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并将相对应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3.请幼儿说说自己变出了什么颜色的水。4.教师询问变出彩色水的原因。教师拧开一个瓶盖,让幼儿看到留在瓶盖内的颜料痕迹,再想一想清水变成颜色水的原因。5.请幼儿

7、轻轻拧开瓶盖,验证瓶盖内有颜料的事实。6.请幼儿再轻轻拧上瓶盖,用力摇晃,重复刚才的变化过程。变成新的颜色水,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1.幼儿自选一种跟自己瓶内的颜色水不同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2.想一想,如果瓶子里的颜色水与颜色标签所表示的颜料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3.幼儿根据自己所选标签,选择装有对应颜料的瓶盖,以此替换原来的瓶盖。教师提醒幼儿一定要拧紧瓶盖,一边用力摇晃一边观察颜色的变化。4.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相互比较各自变出的新颜色有什么不同。它们是这样变出来的幼儿将自己变出的新颜色水放到展台上,介绍自己瓶子里的新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二、展开:1、教师揭开谜底。将黄色

8、与蓝色混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告诉幼儿变色的小秘密:老师手里是一瓶清水,把该拧下来涂成黄色,晃一下就变成了黄色。再用我准备好的瓶盖上涂上蓝色,然后在摇晃瓶子,水就变成绿色了。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小魔术啊?教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水粉、油画棒)请大家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或涂匀,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每人只能哪两种颜色不能把颜料洒在衣服或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

9、好孩子。3、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1)个别幼儿展示。请幼儿说说红宝宝和黄宝宝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宝宝?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橘色的?答:橘子等。紫宝宝是哪两个宝宝合在一起变成的?答:红宝宝与蓝宝宝。生活中紫色的物品有哪些?师幼小结:在我们周围,到处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非常美好。4、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大家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

10、试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1)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2)要在纸上做好记录。)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小结:个别幼儿展示。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红黄橘黄黄蓝绿红蓝紫师: 颜料能变颜色,老师这里的蜡笔也能变颜色。请你也来试一试。(一边说一边示范) 老师提出要求后小朋友操作。把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看一看变出了什么颜色。小结: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引导说出: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色画橘子;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师幼共同朗诵儿歌活动结束:1、收拾并整理。2、鼓励小朋友下次来玩颜色。宝宝们,为我们的世界做

11、出一点贡献吧。老师这有一棵树宝宝,但没有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它吧。把橘色的当树宝宝的果实,绿色的当树干,紫色当花心。树宝宝终于有漂亮的衣服和大大的果实了说:“谢谢小朋友。”“不用谢”自然结束。延伸活动: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色画橘子。橘色(绿色、紫色)还能画出什么东西来?请小朋友把你们刚才变出的颜色画一画吧。活动反思: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

12、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不足: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

13、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温馨提示: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进行科学认识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深入研究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内部需要,了解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方式、个性特征,才能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真正适合于幼儿,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教育的目标。科学教案 篇4教学思考: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需要用到电池,如各种遥控器、门铃、手电筒、玩具、手机等。玩具与孩子关系最密切,有时候玩具遥控车不会动了,孩子还会把电池拿出来左看看右看看,拿着电池在地上推滚,或是放在嘴巴里咬。而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让孩子们处于一种危

14、险的状态,所以,我们就此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沙子们正确地认识电池。活动目的:1通过摆弄、拆卸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活动灌餐: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讲解废旧电池危害自光碟。活动过程:1寻找会动的玩具导入教学主题,幼儿自由玩带来的电动玩具。2找电动玩具能动的原因教师: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找找看电动玩具里的电池在哪里?3了解干电池基本特征(1)出示实物,请幼儿观察它的外观。教师:我们一起看看电池是什么样的?(2)电池有正负极之分,凸起的地方是正极(+),平面的地方是负极(一)。(3)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器)、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我们最常用的是普通干电池。(4)电池有3号、5号、7号等不同型号。不同的生活用品也不一样。4干电池的作用教师:电池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5于电池的危害(1)播放废旧电池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的光碟片段。教师: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