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大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47183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气象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气象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气象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气象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气象学(2664)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 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其特点是理论基础坚实、实践性很强,与农业 生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十分广泛。(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多个专业必修的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农业气象学,是研 究和分析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与环境因素关系、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必不可 少的基础,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必要准备。(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自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农业气象

2、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较全面地掌握光、 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意义、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初步弄 清天气与农业天气、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 化规律及调节原理,学会基本的农业气象要素和小气候的观测原理、方法及气象资料的 分析整理方法,明确气象条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分析 农业生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 源,调节和改善农业气象环境条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农业气象学基础。(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大气是农业生物最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之一,农业生物的各种生命生命活动与与气 象条

3、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研究大气与农业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生物生态生理 过程、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因此,农业气象学是学习农业生态学、植物生 理学、造林学、林木种苗培育等课程的基础和前导课程。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 物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的变化规律;气候的形成因素; 中国农业气候的特征和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 律及调节原理。本课程的难点内容是:光、温、水、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主要天气系统的 结构与变化规

4、律;气候的形成因素;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气象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农业气象学定义、农业气象 学研究内容与方法、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重点:气象学定义;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农业气象学定义。 2一般了解:气象学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与方法;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 科的关系。(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学习气象学定义,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 农业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学习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农业气象学 定义;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考核知

5、识点1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 2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3农业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四)考核要求1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 识记:气象学定义,气象学研究对象2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领会: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3农业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 领会:农业气象学定义;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一章 大气(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 了解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理解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在铅直方 向上各个层次的主要特点。2一般了解: 大气的主要成分;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的特点和作用;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 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的分层依据。(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大气中各成分

6、的含量;氮和氧的作用;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在地球生 态环境中的意义;水汽、水汽的含量与作用;气溶胶粒子。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 大气铅直方向的分层依据;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的高度范围及主 要特点。(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各成分的含量;氮和氧的作用;二氧化碳和臭氧;水汽、水汽的含量与作用;气溶 胶粒子;大气污染物质 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大气污染的防治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 大气铅直方向的分层依据;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 成层、散逸层的高度范围及主要特点。(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1识记 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氮和氧的作用;污染物的种类。2领会 二氧化

7、碳和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大气污染物来源与大气污染的防治。3简单应用 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在地球生态环境中的意义。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1识记 大气的铅直结构。2领会 大气铅直方向上各层的高度范围及主要特点。3 简单应用对流层的特点。第二章 辐射(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 理解辐射的基本定律,深刻理解太阳辐射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光照时间和太 阳辐射量与生物的关系,掌握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 计算方法。2一般了解 辐射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理解大气和地面辐射 的规律及作用;地面有效辐射及其影响因素;地面净辐射及其变化规律。3一般掌

8、握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 径。4熟练掌握 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学习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第二节 太阳辐射 学习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学习地面和大气辐射的特点、作用和变化规律 第四节 辐射与农业 学习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辐射的基本概念 辐射的基本定律:普朗克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及维恩定律 第二节 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和太阳直射光谱;太阳常数;大气上界的太

9、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在大气的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散射的 概念;分子散射;粗粒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表达 式;散射辐射的概念与变化规律;总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 及其特征;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和反 射率第三节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波谱、强度、作用。 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波谱、强度、作用;“温室效应”概念。 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地面净辐射:地面净辐射的概念与表达式;净辐射的日变化;净辐射的年变化

10、 第四节 辐射与农业光合有效辐射 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识记: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波谱,黑体和灰体的概念 领会: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普朗克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简单应用: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第二节 太阳辐射 识记:太阳常数和太阳直射光谱;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光合有效辐射; 生理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和反射率。领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散射的概念;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反射;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散射辐射的概念与变化规律;总辐射的概 念与影响因素。简单应用:分子散射;粗粒散射;到达地面的

11、太阳辐射光谱及其特征;不同光谱 成分对植物的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和反射率。综合应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第三节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识记:地面长波辐射波谱、强度、作用;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地面净辐射的概念与 表达式。领会:大气辐射波谱、强度、作用;净辐射的日变化;净辐射的年变化 简单应用:“温室效应”概念综合应用: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素。第四节 辐射与农业 识记:光合有效辐射 领会: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综合应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第三章 温度(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 了解物质的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土温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空气的绝热变化;

12、掌握温度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学会积温学说及其在农林业上 的应用。2一般了解 表示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量;气温铅直分布的表征方法;逆温;贴地层气温铅直 分布类型;大气稳定度;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温度与植物引种。(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大气温度 学习大气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节 土壤温度 学习物质热特性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 学习温度与生物的关系、积温及其应用(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大气温度大气中热量交换方式 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气温的铅直分布:表征铅直分布的方法;逆温;贴地层气温铅直分布类型。 空气的绝热变化与大气稳定度:空气的

13、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及其判断方法 第二节 土壤温度 物质的热特性:热容量概念及土壤热容量的影响因素;热导率概念及土壤热导率的 影响因素;热扩散率概念及土壤热扩散率的影响因素土壤温度的变化:土温的时间变化;土温的铅直分布;土温变化方程;影响土温变 化的因素。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 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生命温度、生长温度和发育温度;温度的三基点;生理 活动与温度的关系。积温:积温学说要点;积温的计算;积温的应用;积温的稳定性。 农业指标温度变温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气温日变化与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气温年变化 与农业生物的关系。温度与植物引种(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大气温度识记:气温的时间变化;气

14、温的铅直分布;逆温的概念 领会:表征铅直分布的方法;逆温在农业上的意义;贴地层气温铅直分布类型;大 气稳定度及其判断方法简单应用: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 综合应用:空气的绝热变化第二节 土壤温度 识记:热容量概念;热导率概念;热扩散率概念 领会:土壤热容量的影响因素;土壤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土壤热扩散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简单应用:土温的时间变化;土温的铅直分布;土温变化方程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 识记:生命温度、生长温度和发育温度;温度的三基点领会:生物生命活动与温度的关系;积温学说要点;积温的稳定性;农业指标温度; 温度与植物引种;变温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简单应用:积温的计算综合

15、应用:积温的应用,用积温预报发育期第四章 水分(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大气中各湿度特征量的相互关系;蒸发蒸散过程和凝结过程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各 种凝结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2一般了解 大气中各湿度特征量的定义和变化规律;水面和土壤蒸发过程及影响因素;保墒措 施;人工降水原理;水分与农业。(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大气湿度 学习大气中湿度的表示方法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 学习水面和土壤蒸发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各种凝结物和降水 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第四节 水分与农业 学习水分与农业的关系(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大气湿度 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的定义、表达式及 相互换算方法。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和变化:水汽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水面蒸发:水面蒸发速率和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土壤水分蒸发的过程;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植物蒸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农田蒸散:可能蒸散概念与计算方法。第三节 水汽凝结与大气降水 凝结条件:水汽达到过饱和的途径;凝结核的作用。 凝结物:地面凝结物的形成与意义;雾的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云的形成过程 自然降水的形成降水特征量与种类:降水特征量;降水的种类与形态。人工降水的原理的方法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