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劝学试题鲁人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劝学试题鲁人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劝学试题 鲁人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舆马(y u)爪牙(zh a o)A.槁暴(p u )糅使之然(r o u)舟楫(j i )B.”龙(ji a o)此步(ku i ) 骐整(j i )C.镂金(l ou) 弩马(n u)D.践而望(q i )锲而不舍(q i ) 生非异(x i ng) 洞穴(xu e ) 二螯(a o) 参省(x i ng)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 A项楫j 一 C项镂l o u,弩nu
2、; D项锲qi e。答案 B()(3 分)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解析 A项“知”通“智” ;B项“有”通“又”;答案 C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 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 B项名词作动词,A C 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状语。答案 A4.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解析 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 A项为宾语前置,B
3、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固定句式。答案 C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此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 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答案 B6 .课文名句填空。(8分)(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故不积腔步, ;不积小流, 。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答案(1)金就砺则
4、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3)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阅读与鉴赏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5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丘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假舆马者,非禾1J ,足也禾1J:对有利。8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一:专一。解析 “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答案 A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8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
6、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解析 D项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 “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引出对象/介词,表示比较;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 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答案 D9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 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
7、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 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解析 C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答案 C10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分)译文:(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译文: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得人听得特别清楚。(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鳍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2分)士/去宥东方之墨者谢子, 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之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
8、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 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 待 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 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意,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 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日:“国 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 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 先王之术,文学之 士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 以为奸人除
9、 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 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 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 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节选自吕氏
10、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注】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 去掉人的主观偏见。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 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 旱:通“悍”,勇猛。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谢,细人也细:仔细。8 .将奋于说奋:用力,尽力。C.以为奸人除路除:清除,打通。D.殊不见人殊:极,根本。解析 A项,细:渺小,卑微。答案 A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以其无礼于晋吾得兄事之善莫大焉其皆出于此乎A.王因藏怒以待之B.文学
11、之士不得进C.人皆在焉D.其皆甚有所宥邪解析 A项,连词,“而”;连词,“因为”。B项,助词,“的”;代词,“他”。 C项,代词,“那里”;语气助词,无实义。D项,语气副词,大概。答案 D1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3 分)王因藏怒以待之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殊不见人,徒见金耳A.B.C.D.解析 是评论,是说细人。答案 B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唐姑果担心 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比自己贤能, 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 说谢子只是东方
12、善于辩 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B.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 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 “去.宥”的必要性。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 见,认知蔽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解析 A项,“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应该是“他的用心非常险恶,他 将尽力向您游说,来取悦迷惑您的继承人”。“今惠王之老也”可知秦惠王已年老。“少主”当指秦惠王的后代。答案 A15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i1也。(4分)译文:(2)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3分)译文:(3)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3分)译文:答案(1)像这样花 费心思,会见说客即使再多(勤劳,辛劳),耳朵眼睛(因会客频繁)即使再疲困,也不能明晓 别人说的什么。(2)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3)有(认知)局限情况的人,当然就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的当成黑的,把尧帝当成夏 桀。【参考译文】东部地区的墨家(墨子学说)学者谢先生,将要西行去见秦惠王。 秦惠王问秦国的墨家学 者唐姑果。唐姑果担心
14、秦惠王亲近谢先生,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回答说:“谢先生,是 东方善于辩论的人。 他的用心非常险恶, 他将尽力向您游说, 来取悦迷惑您的继承人。”秦 惠王因此怀着怒气等待着谢先生。谢先生到了以后,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不听。谢先生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的,所说的如果正确,就算他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尽力游说,又有什么损失?所说的如果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 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处?不把采纳对方的良言作为自己的忠厚,却只因对方取悦少主而形成自己的蔽塞, 秦惠王在听取见解方面有过失啊。拥有这样的想法,会见说客即使再多,耳朵眼睛即使(因会客频繁)再疲困,也
15、不能明晓 别人说的什么。人老了以后,身体 衰老但是智慧更高。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楚威王向沈尹华学习书法, 昭釐(楚国大夫)很嫉恨这件事。楚威王喜欢创制一些式样(也 有解释为法制的),有个协助他创制式样担任中谢 (官职名)的人,替昭釐对楚威王说:“国 人都说:大王是沈尹华的弟子。”楚威王很不高兴,因此疏远了沈尹华。担任中谢的那个人, 是个小人(地位卑微的人),一句话就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有学问的人不 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所以小人的话,不可以不详加考察。况且多次激 怒国君,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奸佞小人仕途前进之路打通了却又厌恶贤人的仕途堵塞,这难道不是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