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22475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个世界出名科学家的小故事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她的朋友送给她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快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种大一种小,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得与外婆相依为命。她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某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

2、了锅里。尚有一次,从上午起就计算一种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她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她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忽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她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她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爱 迪 生 的 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她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她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物。她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某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批准她在那里占用一种角落。她把化学药物和瓶瓶罐

3、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多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立即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她一种耳光,把她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她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她的衣服;尚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她的眼晴。她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她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她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

4、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她毕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多种。三、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毕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爱好和特殊的爱好,从不容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到处体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秀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爸爸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爸爸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爱慕爸爸实验室中的多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布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摸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容许她

5、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步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始终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窗们羡慕,也使专家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布满信心地参与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次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四、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干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

6、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珍贵了” 达尔文问: “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 ”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她妈妈生的.”“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同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后来,她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爱好.她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获昆虫、钻进树林观测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整个世

7、界就是一种大问号,要摸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她常常边观测边沉思,甚至忘掉了危险有一次,达尔文在一种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同样陷入了沉思.她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忽然一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达尔文的神智非常苏醒,头脑还在思考五、焦耳的故事 英国出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爱慕物理学,她常常自己动手做某些有关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颖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掉做她的物理实验。她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她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背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映。成果,她想看到的反映浮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

8、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浮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她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她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干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种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教师,并向教师请教。教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她解说:“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

9、不同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因此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事实上闪电雷鸣是同步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她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测计算,她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六、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年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忽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种“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忽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

10、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忽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她快乐地喊道:“天电引来了!”她一边叮嘱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忽然她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她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并且还放出了电火花,本来天电和地电是一种样子!她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她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似的论文,

11、论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行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七、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爸爸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特别喜欢研究炸药。受爸爸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体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她常常和爸爸一起去实验炸药。近年随爸爸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她的爱好不久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她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种布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她。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所有牺牲,连她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爸爸受

12、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她的邻居们出于恐惊,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她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通过长期的研究,她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她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毕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她生命的垂危之际,她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八、贝尔的故事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她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3年她已是波士顿大学

13、语言生理学的专家。一次,她企图通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步传递几种信息。她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此前是贝尔的学生。她爸爸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实验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贝尔的不少朋友却但愿她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觉得然。她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毕传递人声的工作。她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均有同频率的相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她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实

14、验。实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她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某些出名科学家的指引与协助,其中有出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18年3月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同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她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8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九、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她从小

15、就喜欢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她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窗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美丽又严肃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她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种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盼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窗说:“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糟糕的凳子?”同窗们窃笑着纷纷摇头。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气愤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她走到教师面前,肯定地对教师说:“有,教师,尚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人们都困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她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刚交给教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某些。” 这回人们都不笑了,女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