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18788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 绒毛水肿,滋养层细胞增生B.异型增生滋养层细胞浸润深肌层,但可见绒毛结构C.异型增生滋养层 细胞浸润深肌层,无绒毛结构,出血,坏死明显D.在胎盘种植部位滋养层细胞浸润肌层,无出血和坏死(2010 年)(分数:4.00)(1).葡萄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丿B.C.D.(2). 绒毛膜癌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B.C. 丿D. 葡萄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绒毛水肿,滋养层细胞增生;绒毛膜癌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异型增生滋养层细胞浸 润深肌层,无绒毛结构,出血、坏死明显,有时癌细胞大多坏

2、死,仅在边缘部见少数残存癌细胞。二、A1/A2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 哪种炎症属IV型超敏反应()(1998年)A. 风湿性心内膜炎B. 支气管哮喘C. 病毒性肝炎D.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E. 肺结核病丿结核病是典型的V型超敏反应。2.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因是( )(2011 年)A. 受者存在抗移植物循环抗体丿B. 受者与供者 HLA 配型不理想C. 受者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D. 受者存在抗移植物 T 淋巴细胞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与受者血循环中已有供体特异性HLA抗体存在或受者、供者 ABO血型不符有关。本质上属III型变态反应,以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

3、脉炎、血栓形成和因而引起的组织缺 血性坏死为特征。受者与供者HLA配型不理想是引起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3在肾移植排异反应中,最典型的II型超敏反应是()(2012年)A. 超急性排异反应B. 急性细胞型排异反应丿C. 急性血管型排异反应D. 慢性排异反应II型变态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 下,引起细胞溶解或细胞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急性细胞型排异反应属于II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免 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内,激活补体,并 在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下

4、,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超急性排异反应属于III型变态反应。4. 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管病变的特点是( )(2008年)A. 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丿B. 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C. 血管壁玻璃样变性D. 血管内膜纤维化 考查对排斥反应中血管改变的掌握情况。排斥反应包括超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在三种排斥反应中,血 管病变都很重要。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于数小时内,小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于 数天内,小动脉内膜由于纤维母细胞、单核细胞增生而增厚。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于数月以后,小动脉内膜 高度纤维化为特征。5. 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物血管病理特点有( )(2003 年)A. 血管内膜纤维化丿

5、B. 血管肌层肥厚C. 血管外膜纤维组织增生D. 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E. 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物血管病理特点是血管内膜纤维化。6. 狼疮性肾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2005 年)A. 内皮细胞增生B. 苏木素小体 VC. 上皮细胞增生D. 中性粒细胞浸润E. 巨噬细胞浸润 狼疮性肾炎可以表现为多种病理学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弥漫增生性肾小 球肾炎和膜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最具有特征的病变是苏木素小体。7. 皮肤活检时,SLE最典型的发现是()(2004年)A. 真皮浅部出血B. 真皮深处出血C. 真皮内色素沉积D. 真皮深部免疫复合物沉积E. 真皮浅表部

6、免疫复合物沉积 V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经典型自身免疫病。患者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介导的 III型超敏反应和抗红细胞、抗粒细胞和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引起的II型超敏反应,都参与了疾病的病程。 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包括皮肤(面部蝶形红斑)、血管、心、肝、脾、肾、中枢神经系统等。皮肤活检 时,SLE最典型的发现是真皮浅表部免疫复合物沉积。8.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狼疮带是指免疫荧光出现于( )(2011年)A. 关节囊内B. 血管壁C. 肾小球壁膜D. 真皮与表皮交界处 V约80的 SLE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以面部蝶形红斑最为典型,亦可累及躯干和四肢。镜下,表皮 常

7、有萎缩、角化过度、毛囊角质栓形成、基底细胞液化等病理改变,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水肿,基底膜、小 动脉壁和真皮的胶原纤维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荧光证实真皮与表皮交 界处有IgG、IgM及C3的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的荧光带即“狼疮带”,对本病有诊断意义。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病变特点是( )(2010年)A. 浆液性炎B. 肉芽肿性炎C. 化脓性炎D. 慢性增生性炎 V 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受累关节表现为慢性滑膜炎,滑膜细胞增生肥大,为慢性增生性炎。10. 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 )(2006年)A. 抗 IgGFc 片段抗体 VB. 抗双股 DNA 和 S

8、m 抗原抗体C. 抗SS-A和SS-B抗体D. 抗 DNA 拓扑异构酶抗体E. 抗 tRNA 合成酶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抗 IgGFc 片段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抗 DNA Sm抗原抗体,口眼干燥综合征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抗SS-A和SS-B抗体,硬皮病较具特异性的自 身抗体是抗DNA拓扑异构酶抗体。11. HIV 感染细胞时,主要的入侵门户是( )(2007 年)A. CD3B. CD4 丿C. CD8D. CD20考查对AIDS病感染细胞分子途径的掌握程度。HIV感染人体后,CIM是HIV进入细胞的受体,所以可以感 染所有表达(;D4的细胞,但主要

9、为CIM阳性的T辅助细胞,CD4阳性细胞是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CIM阳 性细胞受累后,其他细胞如CD8阳性细胞,CD20阳性B细胞等使去T辅助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而大量凋亡, 造成整个免疫系统的崩溃,是AIDS病发病的主要原因;CD3是全T细胞的标志物,CD8是T杀伤/抑制细 胞的标志物,CD20是成熟B细胞的标志物,都与HIV没有亲和能力,不是HIV的入侵门户。12. Kaposi肉瘤的叙述,正确的是()(2004年)A. 来源于纤维组织的恶性肿瘤B. 仅累及皮肤C. 肿瘤边界清楚D. 是由梭形细胞和血管构成的恶性肿瘤丿E. 80%以上艾滋病患者受累Kaposi 肉瘤实际上是低度恶性的血管肉瘤

10、,分为经典型、地方型和流行型。病变开始形成红色、紫红色斑 点,进一步发展为斑块、甚至结节病变,表面可发生糜烂、溃疡和出血。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血管构成。经 典型 Kaposi 肉瘤发生于老年人,主要累及下肢皮肤,进展缓慢,有时淋巴结和内脏受累,预后较好。地方 型Kaposi肉瘤发生于南非Bantu地区,其流行区域与Burkitt淋巴瘤相一致,病变主要累及淋巴结,偶尔 累及内脏,皮肤较少受累;多数病例呈慢性经过,少数呈急性侵袭性过程。流行型Kaposi肉瘤又称为艾滋 病相关型Kaposi肉瘤,约1/4的艾滋病患者发生Kaposi肉瘤,特别是同性恋艾滋病患者Kaposi肉瘤的 发生率高达40%。流行型

11、 Kaposi 肉瘤累及多种器官,如皮肤、黏膜、淋巴结、胃肠道、脑和其他内脏, 容易早期播散,进展快。13.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2003年)A. 霍奇金淋巴瘤B. 非霍奇金淋巴瘤C. Kaposi肉瘤丿D. 子宫颈癌E. 阴茎癌虽然淋巴瘤、子宫颈癌和阴茎癌都可发生于艾滋病患者,但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Kaposi肉瘤。14. 子宫颈CINIII是指异型增生细胞占据上皮的()(2007年)A. 下 1/ 3B. 下 1 / 3 2 / 3C. 下 2/ 3 以上但未累及全层D. 下2/3以上及原位癌 丿考查常见癌前病变、原位癌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CIN是子宫颈上皮内肿

12、瘤的英文缩写,在原来的子宫 颈不典型增生中,将异型增生细胞不超过上皮层下1 / 3者称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将超过上皮层下1 / 3但 不超过2/3者称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将超过下2/3但示累及全层者称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将累及全层者 称为原位癌。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将原轻度不典型增生称为CINI;中度不典型增生称为CINII;重度不 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统称为CINIII。15. 最容易发展为子宫内膜腺癌的子宫内膜病变是( )(2010年)A. 不规则增生B. 单纯增生C. 复杂性增生D. 非典型增生丿子宫内膜增生可发展成子宫内膜腺癌,其中单纯性增生约 1可发展成子宫内膜腺癌;复杂性增生约 3可 发展成

13、子宫内膜腺癌;非典型增生约13 可在5年内发展成子宫内膜腺癌。16. 下列关于绒毛膜癌病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2008 年)A. 大片出血B. 滋养层细胞增生C. 可见胎盘绒毛丿D. 组织坏死考查对绒毛膜癌病理变化的掌握情况。绒毛膜癌是滋养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点是滋养层细胞 增生、大片出血、组织坏死明显,但是无胎盘绒毛结构。17. 增生腺体周围的一种细胞缺失是病理确认前列腺癌的重要依据,这种细胞是( )(2007 年)A. 基底细胞丿B. 肌上皮细胞C. 腺上皮细胞D. 成纤维细胞考查对前列腺癌形态改变的掌握程度。正常前列腺腺体由两层细胞组成,即位于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和位于 外

14、层的基底细胞,癌变是单克隆性的病变,即由一个细胞经一系列的分子改变后继而发生单克隆性增生而 形成的病变,所以只有一种细胞成分存在,前列腺癌是腺上皮癌变后产生的病变,当未发生浸润时,称为 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只有发生浸润后才称为前列腺癌,发生浸润的是癌细胞,其周围的基底细胞不可能跟 随癌细胞一起发生浸润,所以,当看见基底细胞缺失的前列腺腺腔时,可以确诊为前列腺癌。肌上皮细胞 缺失是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形态改变,前列腺癌时不可能发生腺上皮细胞的缺失,成纤维细胞是所有癌间 质中的常见细胞。18.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 )(2009 年)A. 癌细胞呈巢状分布B. 问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15、C. 癌细胞呈单排分布丿D. 问质中有特征性淀粉样物质沉积乳腺浸润小叶癌是由小叶原位癌穿透基膜向间质浸润所致,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间 质之间,或环形排列在正常导管周围。19. 乳腺髓样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 )(2008 年)A. 癌组织中大量腺体形成B. 癌巢小而少,大量纤维组织增生C. 大片癌细胞巢伴淋巴细胞浸润丿D. 大量黏液形成,其中漂浮癌细胞团考查对乳腺癌类型的掌握情况。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最多见,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体积大,呈实性 团块结构,癌细胞团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体积小,呈条索状排列,癌巢 小而少,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小管癌少见,癌组织中大量管状腺体形成。髓样癌较少见,癌细胞体积大, 大片癌细胞巢伴淋巴细胞浸润,纤维间质少。20. 下列属于非浸润性乳腺癌的是( )(2004 年)A. 粉刺癌丿B. 黏液癌C. 小管癌D. 髓样癌E. 硬癌乳腺癌可以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两大类。非浸润性乳腺癌分为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导 管内癌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癌,前者导管内的癌细胞团发生凝固性坏死,肉眼下,肿瘤内可挤压出粉刺样 物质而得名;后者无上述改变;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