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15768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将课堂民主化、兴趣化、生活化,让课堂真正充斥生命的活力的思考,以及本课的特点,力图运用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的策略来激发课堂活力,使本课教学的课堂最终成为师生、生生彰显活力的理想课堂,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展。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

2、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答复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答复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答复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呀!请听一个小故事吧:德国有一个很驰名的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歌德。有一天,他到一条很狭窄的小路上去散步,这时候,对面走来了一个尖刻的批评家。那个批评家,向来都反对他,两个人就这样

3、面对面地站着,谁也没有给谁让路的意思。批评家很高傲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批评家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歌德是怎么说的歌德赶快让到一边,微笑着说:“先生,我正好跟您相反。歌德的话你们明白吗(又让学生说一说。)同学们,在这个小故事中,谁被动谁潇洒歌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是妙啊!可见,巧妙的语言可以使一个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设计意图:学生受到语言巧妙的故事的感染,就会极大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无需老师指令,就会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很善于叙述的人,看看他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他语言叙述的艺术,感悟他在语言叙述中透出的智慧。他就是春秋末期齐

4、国的大夫晏子。(板书:晏子)请跟老师认真地写他的名字,并大声地读出来。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说起晏子,谁知道他的一些故事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的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大声地读一读,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想不想马上走进这个故事(设计意图:这两段导语,既提出指定要求,又明确书写标准,还进行读的训练,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情感熏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一下子知道晏子这个名字,会写、会读好这个名字,并在心里留下晏子这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这样设计,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巧妙地统一到了一起。)二、初读

5、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读通顺课文。3、朗读“接力,相机正音、读通顺课文:一名同学站起来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一旦发现读错字音或读不通顺句子,马上帮忙正音或提醒,再由另一位同学站起来接着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完、读正确、读流利。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5、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按事情开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来显显楚国的威风,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多次获胜,这是故事的

6、经过;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最终结果。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就给学生留出充沛的时间,让学生们跟文本沉着对话。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反复读中,到达整体感知,并弄懂课文的顺序以及课文开头、中间、结尾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新课程规范中“让学生充沛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的要求。)三、再读课文,了解楚王1、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思想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了解楚王到底有什么样的思想使他三次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在屏幕上出示这几句话: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

7、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长进,干这种事4、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楚王的行为、神态、表情、语言来体会,并让学生充沛地发表自己的体会。5、你能读出你的体会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屏幕上出示的这几句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白: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人物的行为、神态、表情、语言等便可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品质。为后面体会晏子的特点做好学法上的铺垫。)6、楚王的目的到达了吗请浏览课文

8、,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7、学生汇报后问:从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8、最后的结果是(生齐答: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2)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师写板书)(3)“尊重换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让学生充沛地说:尊敬、敬重、敬佩)(4)“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让学生充沛地说:不能不、不得不。)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读一读。问:这是什么句式(双重否认句。)(5)换成肯定句还可以怎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

9、特点,突出“工具性,就是重视语文形式的理解运用的训练。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要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挤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四、品读课文,观赏晏子的语言艺术教师描述: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没想到每次都被晏子巧妙回击,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则晏子是怎样巧妙回击的呢让我们跟随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找出晏子的话,放开声音读一读,想一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环节让

10、学生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喜欢的来自主探究,就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屏幕上相机出示晏子的话的句子。预设学生按课文表达的顺序进行交流。)(一)第一个回合在屏幕上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1)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成认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就必须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还没见到楚王就给他来了当头一棒。读一读,再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这话妙在哪里(让学生充沛地说,再归

11、纳小结出:晏子将计就计,绵里藏针,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有了“狗国之说,自然就必须大开城门。)(设计意图:“你认为晏子的话妙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是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本源。“让学生充沛地说,再归纳小结。既看重学生各自的独特体验,又民主而集中。)(3)透过晏子说的这句话,你体会到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4)你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晏子说的这句话。(晏子的话不卑不亢、绵里藏针)(5)教师引读:现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成心侮辱你,你很生气,你会说(指名读晏子的话)现在

12、你就是晏子,你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成心侮辱你,你很生气,但是你想到自己是齐国派往楚国的使节,要维护使节的形象、要维护齐国的尊严,自己得不卑不亢、绵里藏针,你会说(指名读晏子的话)现在你们就是晏子,你们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们会说(一起入情入境地读晏子的话)(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语文新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充沛地读,在读中积累语感,在读中感悟。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沛地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反复读,读出不同的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感。)(二)第二个回合在屏幕上出示句一:“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

13、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1)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这段话是要告诉楚王什么(齐国人多)(2)后人在晏子说的原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谁能对号入座把它们一一送到课文相应的句子里谁能快速把它们记住并写下来(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设计,既让学生理解晏子说这段话的目的,又有效地积累的三个成语会读、会写、会意思,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巧妙地统一到了一起。)(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采用夸张说法,表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

14、齐国没有人一说。)(4)感情朗读:怎样读晏子的这段话才能让楚王听了真正感到齐国人多在屏幕上出示句二:“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1)让学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他的话妙在哪里先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在班上交流(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到达贬低楚国的目的。)(3)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看

15、看有什么感觉(4)透过晏子说的这两句话,你体会到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先独立思考,再各抒已见。(5)有感情朗读。(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需要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需要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升华情感及认识有机结合。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这个要求,而且继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三)第三个回合在屏幕上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1)让学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尚不好。(设计意图: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表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尚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表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尚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尚的意思。)(2)再反复地读读这几句话,联系武士及楚王的话边读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