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大班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15485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跷跷板大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跷跷板大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跷跷板大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跷跷板大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跷跷板大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跷跷板大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跷跷板大班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跷跷板大班教案跷跷板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须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跷跷板大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跷跷板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种物体的轻重。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育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精确性、灵敏性。 活动打算: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2、形态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3、幼

2、儿已有运用天平的阅历。 活动过程: 一、老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1、老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解并描述天平的作用及其运用方法。 2、老师引导幼儿视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老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觉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视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嬉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推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活动反思: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驾驭,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

3、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爱好参加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加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实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当多熬炼幼儿的动手实力。跷跷板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爱好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打算: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态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运用天平的阅历。 活动过程

4、:一、老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老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解并描述天平的作用及其运用方法。 2、老师引导幼儿视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老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觉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4、引导幼儿视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嬉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推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

5、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依据生活阅历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索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索。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索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依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

6、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困难。而学生不须要进行这样的困难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须要这样困难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试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洁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困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试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支配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支配效果会更好的。

7、跷跷板大班教案3活动目标 、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改变,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的感觉,并创编表演动作。 教具打算:大鼓,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跷起来并观赏音乐。 1、请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坐跷跷板。(两个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起。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老师可以在强拍时击鼓。 二、学习歌曲跷跷板1、老师演唱歌曲。幼儿回忆歌曲的内容。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念歌词,并在重拍处拍手或跺脚。老师在重拍处敲鼓协作。 3、听歌曲摇动身体,每三拍摇

8、动一次,幼儿也可以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手臂摇摆、双脚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改变。 4、轻声跟唱歌曲几遍。边唱边摇动身体。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幼儿相互沟通自己的动作。说说怎样才能玩得更和谐? 3、引导幼儿思索: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4、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跷跷板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觉幼儿由于前期阅历的缺失。经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阅历,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推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

9、试在嬉戏情境中,引领幼儿主动地探究,欢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嬉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推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育合作意识、分析视察实力,体验参加活动的乐趣。 活动打算 学问阅历打算: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嬉戏。 物质材料打算:亲子制作“简易天平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老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平一架、展示板。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平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

10、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便利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老师出示天平跷跷板:最近,我们班的小挚友迷上了玩天平跷跷板。这么好玩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挚友,也吸引了很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老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爱玩天平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改变?为什么会这样?二、操作探究: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平 1.沟通探讨。老师引导语: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天平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平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老师:跳跳虎找来了很多硬币,

11、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平呢?2老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渐渐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平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点数硬币个数。老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平了吗?刚才这位小挚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老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老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0以内的计数1.分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引导语:很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平跷跷板两边平衡的嬉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相识它们吗?假如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平跷跷板

12、的一头,那另一头须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平呢?小挚友想不想试一试?老师提出详细要求:三个小挚友一组,商议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平两边一样平。C当天平跷跷板平衡的时候,三位小挚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究并记录,老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晰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视察分析记录表。老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

13、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老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方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老师引导语:请你们也细致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幼儿分组操作,老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推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视察分析跷跷板图片。老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假如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

14、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老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细致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挚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挚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老师引导语:请细致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老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挚友可以相互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15、。) .集体沟通探讨。老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老师小结:依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老师引导语:小挚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平衡的嬉戏呢? 2探讨沟通。老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假如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老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平衡。怎么办呢? 老师适时追问:假如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细致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须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平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老师用天平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